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视野]冬眠动物的“不眠之冬”
作者:张 乐

《青年文摘(绿版)》 2007年 第04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土拨鼠已经不知春天
       每年的2月2日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小镇潘克斯苏塔尼的“土拨鼠日”。按照传说,土拨鼠冬眠结束后会走出土洞,如果天气晴朗,土拨鼠能看到自己的影子,则预示着冬天还将持续6个星期,如果天气阴云密布,土拨鼠无法看到自己的影子,那么春天很快就会来到了。
       据说,由于有了这个节日,美国人便称呼潘克斯苏塔尼小镇为“世界天气中心”,因为这里“聪明”的土拨鼠会“及时告知”人们季节的更替。
       然而在今年的“土拨鼠日”,小镇的人们也许根本没能从土拨鼠的身上得到任何季节更替的消息。因为聚集到潘克斯苏塔尼的人们丝毫没有感觉到冬天的存在。几乎全世界的人们都感觉到—春天似乎早就来了。
       气象学家们说,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或许不久之后,这些小家伙们就再也不会被人们从冬眠的美梦中“揪出来”,预知季节变化。暖暖的冬天会让土拨鼠毫无睡意,说不定整个冬天它们都会在小镇里跑来跑去。没有了冬眠的土拨鼠,传统的“土拨鼠日”的命运,也岌岌可危。
       实际上,在全世界持续蔓延的暖冬已经打乱了大部分冬眠动物的生物钟。一些高纬度高海拔的冬眠动物如果不能按时冬眠,冬天暖暖的阳光很有可能成为这些动物的“笑面杀手”。
       冬眠是动物适应不利生存环境的保护性本能。引起动物冬眠的主要因素,一是环境温度的降低,二是食物的缺乏。科学家们通过实验证明,动物冬眠会引起甲状腺和肾上腺作用的降低。与此同时,生殖腺却发育正常。冬眠后的动物抗菌抗病能力比平时有所增加,这使它们到来年春天苏醒以后动作更加灵敏,食欲更加旺盛,体内器官也会运转得更为良好。但是,如果因为气温上升,动物们不再习惯冬眠,将导致其适应环境的能力降低,这对一些动物而言,将是致命的。
       欧洲棕熊集体“罢睡”
       这个冬天,从北美落基山脉的旱獭到莫斯科动物园里的黑熊,动物们打盹的时间明显减少。科学家们在西班牙的一个研究表明,在该国的坎塔布连山脉附近活动的欧洲棕熊已经集体“罢睡”,停止冬眠,开始外出觅食。
       西班牙棕熊基金的科学家解释说,气温上升打乱了棕熊的生物钟,它们已经很不习惯在这样的一种温度下舒舒服服地睡上一觉;此外,降雪也比往年明显偏少,这就使得像长着坚果和浆果一类的树木仍然繁殖,而这是棕熊最喜欢的小吃,它们的食物没有那么匮乏。
       在爱沙尼亚,去年底大约有600只棕熊提前从冬眠中醒来。这引起了人们对今年幼熊存活问题的关注。爱沙尼亚国家森林管理局官员凯利·曼尼斯特说:“今年气候一直温暖潮湿。许多河流涨水,把许多熊从洞穴中赶了出来,无法继续冬眠。几天前一位猎人告诉我,他看见一只母熊带着一只非常小的幼仔从田野穿过。那只幼熊太小了,很难活过这个冬天。”
       睡鼠普遍“睡眠不足”
       在英国,这个冬天是有气象记录以来最温暖的冬天,也给小刺猬们带来生存的挑战。也许是被这种气候的变化弄晕了头,英国的刺猬妈妈在今年产子的时间比往年要推后许多,造成的后果就是这些晚产的幼仔不能够进行正常的,或者说成功的冬眠,以积蓄维持体重和生命的必要能量,目前,这些可怜的小家伙们面临着饿死的危险。
       另一种冬眠动物,意大利睡鼠,这种小巧的啮齿类动物也需要每年进行6个月左右时间的冬眠,而今年的情况一定让它们非常懊恼,6个月的正常冬眠在今年简直成了一种奢望,它们仅仅睡了5周的觉,就再也睡不着了,只能迷迷糊糊地爬出洞,四处乱窜。
       意大利科学家说,20年前绝对不会出现这种现象,特别是今年“睡眠不足”成为睡鼠的普遍现象。5周与6个月相比真是少得可怜。对很多物种来说,在寒冷的冬天美美地睡上一个长觉只能是过去式了。
       “人们需要知道的关于动物冬眠最重要的事就是,冬眠并不仅仅是对寒冷天气做出的反应,也是动物一种季节性、周期性获取食物的必要条件”,加拿大蒙特利尔麦克希尔大学的穆莱·胡弗莱斯说。温度是进入冬眠的一个暗示,暖冬反常的温度会破坏动物的冬眠,而在不眠的冬天,动物们赖以生存的食物并不能完全保证充分获得。
       胡弗莱斯举例说,在魁北克,今年一月就有人见到飞出洞外觅食的蝙蝠,它们在天上追逐飞虫。“没办法,睡不着觉只能出去捕食,要么就饿死。而冬天的虫子并不像春夏那么多。”
       对任何一种生物来说,生物钟被破坏绝对不能说是一件好事情。可能现在还没有更加严谨的证据表明暖冬对冬眠动物到底有多么严重的影响,不过随着气候变暖的加剧,这一结果很快就会为人们所知。
       (嘉仪摘自2007年2月18日《新京报》,周琮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