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成长]学会策划你的专长
作者:谭彪喜

《青年文摘(绿版)》 2007年 第03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都无法逃离这样一个问题的拷问:社会需要的究竟是专才还是通才?10个10%和1个100%,究竟哪一个在社会上更受欢迎?
       10个10%比不上
       1个100%
       发展导致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人也因此越来越“退化”成一个工具。写字楼里的白领照样也被精细的社会分工定格在非常有限的工作领域里。做产品的往往没有机会接触市场,做市场的则很难知道产品的策划和推广,做技术的更难有机会接触到技术以外的工作。
       我原来曾经在一家外资企业任职。这家公司采取事业部的组织结构,每个事业部独立负责一块业务范围。我当时在其中一个事业部担任产品经理,负责几个省份产品的开发和维护。我的团队只有几个人,包括产品策划、文案、美工、音乐制作人等。这几个人都独当一面,每个人的工作相互关联却又彼此独立。文案不可能为美工设计图片,美工也不可能去为音乐制作人编几曲手机铃声。而我同样受到了分工的制约,对于公司的财务、人事等方面的事情,除非公开,否则更是无从可知。
       在这样一个跟流水线毫无区别的工作环境中,衡量一个人的工作能力,最首要的只可能是他能否出色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通俗一点说就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我曾经面试过一个美术系的毕业生。因为她有过同行业的工作经验,而且是一个非常美丽可爱的女孩子。出于招聘的起码原则,我要求看她的作品。她给我看了很多设计作品。但是,尽管我是外行,我还是能感觉出那些作品风格不大统一,于是我让她当场给我设计一个宣传单张。她的表现让我非常失望。她难过地对我说:“我承认我不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美工,但是我有过同行业工作经验,除了做美工,我还可以参与产品的策划,而且我文笔也不错,适当分担文案的工作也没有问题。”我问道:“那你能够胜任产品策划或者文案的工作吗?”她看着我,摇了摇头。在用人单位的眼中,10个10%并不是100%,而是零。
       千招会,不如一招熟
       我刚来深圳的时候有一位上司曾跟我强调过一句话:“千招会,不如一招熟。”两年之后再来回味,才知上司用心之良苦。这位上司曾从事过很多个行业,干过的职位他自己恐怕都数不上来了。一转眼10年光阴就在频繁的跳槽之中悄然流逝,而自己仍然不精通任何一个行业,当别人问他是做什么的,他自己也答不上来。
       在频繁跳槽的这10来年中,无数个机会与我这位上司擦肩而过。他曾经是方太厨具的“开国元老”,可惜没干多久就辞职了。当年他的同事当中一直留在方太的如今早已成为公司的高管,每年的分红用来带着全家老小去国外潇洒一回绝对绰绰有余。后来我这位上司又进入了一家房地产策划代理公司。当时专业的房地产策划代理行业才刚刚在深圳兴起,很多进入那家公司的人都在几年后自立门户并迅速发展,所以很多行业内的人都把那家公司称为中国房地产策划代理行业的“黄埔军校”。可是,我的那位上司还来不及毕业就退学了。
       营销产品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便是“核心竞争力”,也称作“品牌核心价值”。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求职的过程就是一次自我营销的过程。为了让自己得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就必须让自己具有足够的“核心竞争力”。说白了,就是要让自己拥有一项有效专长。有效专长包括“有效”和“专长”两层意思:只要是能够让自己胜任一份工作的专门知识或者特长都属于此处所说的专长。至于以本专业以外的专长作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其实就是一个跨专业就业的问题。需要强调一点的是:如果真要将专业以外的专长作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那就一定要在这个领域比科班出身的更加专业。在两个都过了英语专业四级的求职者中,如果一个是英语专业而另一个不是,那用人单位应该只会考虑英语专业的了。但如果非英语专业的过了专业八级,那结果可能就完全不一样。
       我刚毕业时在招聘会上最大的资本便是文字功底,而这本来应该是文学院毕业生的专长。在我最初应聘的文案、编辑等工作中,如果仅从专业的角度来考虑,我一个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毕业生明显处于劣势,但是我在每一次角逐中都胜出了,因为我有足够的理由让面试官相信我比中文系的更能写出他们所需要的文稿。如果我跟中文专业的实力相当,我想那些公司就绝对不会通知我去上班。
       套餐效应:向招聘方“买一送一”
       在僧多粥少的就业市场,光有核心竞争力恐怕还不够。如果你是文学院的笔杆子,写作当然是你的专长,可是,几乎每个学校都设置了文学院或者中文系,并且招生规模不断升级。如何才能让自己从众多实力相当的应聘者当中脱颖而出呢?
       假设你正在超市买牙刷,琳琅满目的牙刷摆在货柜上任你挑选。最后你看中了其中几款牙刷,而这几款的外型、性能和价格都差不多,于是你一时不知道该挑哪一款好。如果这个时候你突然发现其中有一款附带赠送一小盒牙膏,我想你肯定会在0.01秒之内做出选择。而这个时候你是否意识到:如果聘人单位是一个买牙刷的人,你就只是货柜上的一把牙刷,那你将凭什么让对方毫不犹豫地买走?“买一送一”,为什么不将这种思维运用到自己求职应聘中来呢?我的意思是:请不要除了专长之外就一无所有。换句话说,你应该拥有专业以外至少一项特长。专业是你要卖的东西,而此外的特长则作为非卖品免费赠送。在别人只卖牛排的时候你除了牛排之外还有色拉和咖啡奶茶,在价格大同小异的情况下,你想不热卖也不行了。
       上文提及多个中文系的高材生同时应聘一个编辑职位,如果这些人在文字编辑方面势均力敌,要求的工资待遇也不相上下,那面试人员肯定就会从其他的方面来对应聘者加以挑选。如果用人单位是一家杂志社,偶尔需要从国外的网站上摘抄一些文章并翻译成中文予以刊载,而正好有一名求职者的英文水平非常突出,那就算这个求职者的中文编辑能力丝毫不占优势,他也肯定会被优先录用。又或者这是一家体育方面的新闻资讯网站,如果某位应聘者恰好对体育非常在行,国内外各大球星无不如数家珍,那即使他的文笔差强人意,应聘这份工作应该就如囊中取物了。
       (马宏图摘自《大学生》2007年3~4期合刊,潘树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