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诺贝尔奖评委会宣布2005年获奖名单时,正值美国东部时间10月4日凌晨。
不久,处于睡梦中的老教授被一阵电话声吵醒。他嘟囔着,一脸不悦——自己睡得正香呢。他睡眼惺忪地拿起电话,一个热情的声音马上冲进他的耳朵,告诉他获奖事宜。他漫不经心地听完,然后“咔”一声挂了机。“今天是愚人节吗?”他抬头看看挂历,又摇了摇头,“那一定是哪个同事知道今天要颁奖,所以特意捉弄我。”他微微叹一口气,又去睡了。不久,铃声再次响起——两个老朋友相继打电话来,说着祝贺的话,“玩笑开大了吧!”他生气地挂了机。最后,当全世界都告诉他获奖时,他才相信原来是真的。
可是,他并没有丝毫的开心、快乐,反而不安起来:他被世界发现了,被迫坐在闪光灯下,成了全球的焦点,这影响了他宁静的生活。这是他最不愿意见到的。老实说,他自己也记得有那么一个奖项,好像是有人把自己的名字报上去,不过脑海里转来转去的都是那些奇妙的光束,其他的事大多都忘得一干二净了。最后,当一名记者问他准备如何花费这笔巨额奖金时,他竟一脸惊讶:“会有奖金吗?”
他就是罗伊·格劳伯教授,2005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物理学的“量子光学之父”。
(刘子丹摘自2005年10月16日《武汉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