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社会]香江沉思
作者:醉月山人

《青年文摘(绿版)》 2004年 第11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1998年,我在清华大学本科毕业,又顺利地被保研。当时我只是一个憨憨的书呆子,纯洁得如同高中生。在清华这种和尚庙一般的理工学校里呆了四年,女孩似乎是山下的老虎,神秘得让我一见就脸红心跳。未来是什么,对于我更是“读完研再说”,反正成绩还行,不读白不读。
       香港回归满一周年时,教育部要选派一批本科毕业生去香港科技大学读研,以加强两地的教育和科研交流。清华当然要占不少名额,系里的几个牛人去了美国,这个饼就掉到了我头上。确实是个不错的饼,不用考G、考托,还有全额奖学金,连手续都是学校和教育部包办了,我分文不花。
       我为什么不会微笑
       都说香港是弹丸之地,其实一千多平方公里的面积也不算小,不过大多是山,可利用的地方不多,很多商业区都是填海造出来的。这里到处是山和海湾,风景当然好。香港的气候比北京舒适,冬天冷不了,夏天也不太热,甚至没有明显的四季感。只是上半年天气有些潮,成天都有湿湿的感觉,北方人有点受不了。
       香港的交通极其发达,公共汽车里从不拥挤,也很少堵车。香港的道路比北京的窄得多,车并不少,只是布局和管理更好而已。看来,北京走向国际化还须努力。香港是名副其实的购物天堂,东西也不算贵,由于没有关税,电器和服装可能比北京便宜,特别是国际名牌。但是服务业,比如吃饭,理发,涉及到员工劳动和地租的就要比内地贵好几倍。可以随便往来深圳也是在香港的一大好处,一天可以轻松来回好几次。在香港读书的学生可以得到香港的临时身份证,护照上加盖个章,就可以自由出入境了。
       在香港的内地学生不算多,总共有四五百人。各个学校都有学生联谊会,是比较松散的组织,也有一些机会认识朋友。周末会组织放电影,搞舞会。临近考试或提交论文时,谁也没心思搞活动。
       香港的学生很好打交道,在成熟的社会里长大的人,心理相对简单且好玩。他们对内地也渐渐感兴趣,虽然他们常常不知道湖南和四川,只说得出秦皇汉武和为数不多的历史伟人。只要主动点和他们交流,是可以结识不少朋友的。粤语不是障碍,很多人可以听普通话,而且,粤语不难学,不留神就长进不少。
       来自发展中地区的人,难免在神情上多一丝生存紧张,在海外的大陆留学生尤其让人感觉到这一点。看不到发自内心的笑,连谈话时也似乎只有一个主题:今后有什么打算?每做一件事,都在问自己:对我有没有好处?
       坦白地说,我自己刚到香港时就是这样。只觉得自己没着落,无根无底地飘在他乡,我要努力啊,绝不可浪费自己的任何精力;房子,车子,名誉,地位,还有美满家庭,我什么都想要啊;要学最能给我带来利益的东西,去做对自己最有利的事情,直到我成功。
       一个朋友告诉我,他在等美国Offer的时候,常常梦见接到牛校Offer,过度兴奋到醒。但随后便郁郁寡欢,感慨“但愿长醉不复醒”。这样的故事大家听了不会太惊诧,而得到Offer的人到了海外,往往要经历更多的梦醒时分。
       生命本是如此美丽,连飞鸟和野花都可以尽情地享受上天的恩赐,而这些有高等思维的聪明人,却活活让“前途”搞得神情忧郁,唉声叹气。常有人认为西方人显得更快乐是因为他们更有钱,他们的社会更发达。可我觉得那不是原因。原因就是他们比中国学生更接近飞鸟和野花,更接近《阿甘正传》里的“弱智”罢了。他们更天真,可以少想很多的问题,反而过得更顺利,在团队里表现得更有凝聚力。
       读书的时候,我常常到海边听涛声,坐下来看着太阳落下,那会是我一天最美好的时间。当太阳落下去,晚霞渐渐褪去颜色,波浪依然轻轻拍打岸边,暮色从四周将我围过来,静默中我会在心灵里升起喜悦,我的灵魂从未像那时一样枝繁叶茂,内心从未像那时一样宁静和谐。
       所有的心灵都是一样的,我相信所有人都有那个和谐的状态,就像收音机有那个频率一样,只不过太多人没有调到过。太阳,大海,清风明月,鸟语花香,生生不息的物种,是多么大的恩赐啊,只在我们短暂的生命里才可以感受到,可是太多的人从不留意。
       香港学生给我震撼
       萧伯纳说人生的苦闷有二,一是欲望没有被满足,二是它得到了满足。最初的半年里,当我住在这美丽的地方,可以随心所欲地去商店买东西,不用担心付不起账,可以任意地支配自己的时间时,却发现情绪每况愈下。西方化的建筑设计将个人的所谓Privacy保护发挥到极致,进了宿舍就基本感觉不到他人的存在。同单元的人也有独立的卧室,大家都是进了房,将门一关,隔离了,谁也不好意思去敲门。刚来时认识的一伙人,后来发现根本遇不着,如同消失了一般。同住在一起的是三十好几的叔叔级人物,偶尔可以说上一两句话,却永无可能说很多。大家都像是住在不同的空间里做研究,忙碌得无暇顾及他人。
       平心而论,对于一个成熟的研究者,如果他有确定的目标和兴趣,对生活、人生都不再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准备投身科学研究中,那么这里真是一个好环境。但对于我等睁着无知眼睛的毛头小子,却是完全不同的感觉。那茫然的苦闷真是难以描述,找不到人玩,只是将窗户开了又关,关了又开,不停地喝水,仍然感觉不舒服。怀念在清华的破楼里相互串门打闹的日子,怀念抱着篮球在走廊里叫一声就应者云集的日子,可是怀念解决不了问题。
       多年来,我成功地通过了一次次考试,最终却不知道为什么要通过这些占据人生的考试。所谓的优秀学生,只是在不停地让自己去符合那个“优秀”的外在标准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自己,那个真正的自己却一直没有存在过,没有发育过。
       我已经二十出头,可是见女孩子就一身不自在;会解各式各样的方程,却不能解决自己的困惑;硕士博士的路就在眼前,但不知道是否应该这样走下去……这状态难道就是我的追求?
       这个问题,很早就有了,只不过太晚地暴露出来。我相信,很多师弟师妹依然将会面临这样的问题。看到他们天真地讨论GRE、托福、学校名次,仿佛几年的辛劳就只为那么点数字,人生的终极目标就是Go Abroad,我无法不为他们忧虑。
       香港的学生很实际,绝大多数本科毕业就去赚钱,三十岁之前为结婚买房奋斗。如果告诉一个香港人说你二十八了还在读博士,他会觉得你很失败,觉得你可能根本不会赚钱。而留下来读博士的香港学生,就是真的很喜欢做研究的人。他们真正扎实地做事,他们的认真让我们这些朝三暮四、心猿意马的学生汗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