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人生]寻找自己灵魂里的“张思德”
作者:曹 林

《青年文摘(绿版)》 2004年 第10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奥运英雄在庆功宴上集体收看《张思德》,《张思德》让《哈利·波特》靠边,《张思德》的票房欲超《十面埋伏》,许多人在影院中哭着看完《张思德》……
       张思德,四川仪陇人,1933年参加红军,牺牲时是中央警备团的战士。他参军后,当过勤务员、通信兵、警卫员,转战川陕,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多次负伤。他搞过生产,烧过木炭。让他当班长,就当好班长,后来因工作需要,由班长改当战士,他就当好战士。1944年9月5日,他在陕北安塞石峡峪烧炭,遭遇塌方。他奋力推出身边的战友,自己却被压在了窑内。三天后,毛主席亲自参加张思德追悼会,即席发表了《为人民服务》的著名演讲。
       历史人物之所以时常被人们记起,在于每个平凡人的灵魂中都有他们的影子——或者是因为历史人物伟大到能把自己的品质传播给平凡人,或者是因为历史人物平凡到能让每个平凡人在自己的灵魂里看到他的影子。
       张思德属于后者。他有着平凡人的面容和外形,经历坎坷,有着平凡人的苦与痛;他不事张扬,有着平凡人“不爱说话”和见不了大场面的羞涩。最重要的是,他身上拥有许许多多平凡的中国人都有的品质:勤劳、朴实、谦虚、忠厚、坚忍、能吃苦、利他……
       正如影片《张思德》中描绘的那一幅幅图景:夜幕降临,黄土高原上荷枪奔跑的张思德从安塞赶回延安,参加内务班的合唱演出。正唱着,舞台一侧的灯泡坏了,他跑过去当梯子,托起战友换灯泡;回到营舍,别人上炕睡觉,他却跑到厨房,帮老炊事员磨豆浆;炊事员推开他,他憨笑着坐到门口,编起草鞋。球场上,篮球被战友扔下了山坡,张思德会抢着去追;追到半路,碰见老乡的猪跑了,他又跑老远去追猪——他的道德情怀表现得那样平凡,跟我们的日常生活那样贴近。
       我们如此虔诚地纪念他,实际上是在寻找自己灵魂深处那些可贵的平凡品质——那是一个民族的善根。在对上一代人集体记忆中的这个“小人物”的发掘中,我们恍然大悟,看到了自己灵魂深处那种本真、朴素、散发着无限魅力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