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敲开福特那扇门
作者:丽 名
《青年文摘(绿版)》 2002年 第12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我只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正在奋斗的年轻人:人生之旅,要用勇气去敲开那一扇高高在上的门……
敢于敲门的人才能步入成功之门
1987年8月,我被美国底特律大学录取为计算机专业硕士研究生,开始了自费留学生涯。
1990年,美国的经济陷入了最低谷,外国学生找工作变得越来越难。毕业两年,四处碰壁的我在1992年9月的一天来到了大底特律地区公司联合举办的大型人才招聘会。
我在向几家公司递交了自己的简历后,突然发现福特汽车公司空调专业也在招人。我很想进入这家世界排名第二的汽车公司工作,但看着长长的应聘队伍,我一下觉得没了底气。
轮到我时,技术部的主任工程师向我提出有关汽车空调方面的问题,我对他们说:“我虽然在国内学的是空调专业,到美国后却从未接触过。不过,空调的基本知识是相同的,比如流体力学、传热学、工程力学都是我的强项。另外,我还有关于汽车安全配件的设计经验,相信可以帮助我胜任空调系统的设计工作。”
接下来,我把我在国内所做过的工程及在美国的工作经验一一讲来,并谈到了对汽车空调的一些想法。技术部的主任工程师频频点头,然后交给我一份表格,让我填好后寄到福特公司。
回到家后,我按表格上的要求一一填写好。在填写工资一栏时,我犯了难。当时,由于美国经济不景气,外国人不但工作难找,工资更是压得很低。我不清楚福特公司的工资情况,又没有人可问,但我想,自己首先不能看扁了自己,于是我在表格上填写了自己希望的数字。
一个月过去,我终于收到了寄来的福特公司简介和面试日程。
意料中的技术面试我并不是非常紧张,而福特公司一些特殊的面试我倒感到非常新奇。有一个负责面试的先生见到我进来后,两只高高跷在桌子上的脚并没有放下去。他没有问一句有关技术方面的问题,倒是和我大谈起美国的NBA来,问我喜欢哪个篮球明星。我说:“底特律活塞队是非常有名的。不过,我还是最喜欢乔丹,只要有他的比赛,我总是要看的。”谈完了篮球,面试就算结束了。
上午过了3关后,第4关竟然是边吃饭边谈。一位女主任一边陪我吃饭,一边问我一些有关种族歧视、妇女歧视方面的问题。后来,我才知道,在美国是非常注重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的。他们不但看中一个人的创造性和独立工作能力,也十分看中一个人的性格是否随和,是不是容易被大家接受,能否和大家友好相处。
闯过7关后,时间已经过去了6个小时。回到人力资源部,负责人看着传回来的、被7位主管勾画过的面试材料对我说:“两个星期后我们会通知你。”整整两个星期后,福特公司的电话来了:“你已经被录用,年薪在你的要求上加了5000元。”天啊!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1992年11月11日,我在朋友们羡慕的目光中成为了福特汽车公司的一名女工程师。
*
体验美国式的团队精神
美国的公司非常讲究团队精神,个人的业绩固然重要,但如果一个人不能和同事搞好关系,在工作上不能很好配合,也会成为不受欢迎的人。我就亲身经历过这样一件事。
那是我刚到福特公司不久,为一个新车型的设计,各专业的人员在一起开会讨论,然后开始各自的工作。我由于语言没有完全过关,在会上没有完全听明白如何与其他专业配合,所以,有些不知从何下手,于是,我就向一位美国同事请教。
其实,在福特公司内部竞争是非常激烈的,谁都想做得最出色,如果帮助别人超过自己,那自己的饭碗就有危险了。按理说,同事是不会真正帮助我的。可是,美国人的思维方式却不同,那位同事认为,我们不只是在为自己做事,更是在为福特公司做事,大家团结起来,把每一件事情都做好,福特公司发展了,实际上就是对自己有益。于是,那位美国同事非常耐心地向我讲解我所不明白的问题,甚至还热心地带着我到其他专业去,和那些工程师一起讨论。而其他专业的工程师也会热心地放下自己的工作,把与空调有关的事情一一解释清楚。在这位美国同事的帮助下,我很快就掌握了其中的关键问题,将自己的空调部分设计得令老板很满意。
在福特公司,我觉得工作是辛苦而忙碌的,但心情却是愉快的。尤其是与同事及上级相处时,会感到很轻松,员工可以随便进出老板的办公室。在公司,下级会听上级的,但下班后,大家彼此却是朋友,是非常平等的关系。而且,美国人似乎不会记仇,有时因为工作原因在公司大吵一顿,可下班后大家照样有说有笑。
有一次,我拿出了一个设计方案。可是,老板看了后,却在某处非要我修改。我仔细看了一遍,觉得自己的方案是最合理的。于是,我向老板解释,并坚持自己的观点。结果,两个人谁也说服不了谁,各执己见。最后,两个人争执了起来,甚至争得面红耳赤,情绪都非常激动。
过后,老板考虑再三,还是认可了我的方案。当老板和我再见面时,就像根本没有发生那次争吵一样。有一个周末,老板还主动邀请我一家到野外去烧烤,大家像朋友一样,玩得非常开心。
跳槽跳回“福特公司”
1998年,我在福特公司已经工作了快6年,工作越做越顺手,地位越来越稳固,薪水也一涨再涨。
正在这时,美国一家“猎头公司”在得知了我在福特公司的工作能力后,不知从什么渠道找到了我,希望将我挖到世界排名第一的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去工作。对福特汽车公司很有感情的我有些不情愿,就没有答应。“猎头公司”对我穷追不舍,并不断做我的工作。他们对我说:“在美国,你不应该总在一家公司做,而应该在不同的公司之间跳来跳去。因为,如果在一家公司做,薪水只是每年按规定涨百分之几,而只要你跳槽,就可以使工资增加很多。”
到了新公司,我的年薪一下子增加了许多。可是,没想到的问题也跟着来了。由于汽车空调生产不在底特律,而在另外一个城市水牛城,所以,我总要在两个地方来回跑;而且,我原来在福特汽车公司上班时开车只要45分钟,而到了这边却需要1个半小时。这样,我经常无法按时到幼儿园接双胞胎儿子。
更让我不顺心的是,我的工作性质只是作为中间方,生产方有什么问题让我去找设计方交涉,设计方有什么问题又让我与生产方交涉,而我自己在技术上却一点也控制不了,我觉得自己只是一个“传声筒”,所以,做了1年后,我毅然决定放弃在别人眼中“天价”的年薪,重新找工作,离开了这家公司。
巧的是,2000年年初,大底特律地区公司再次联合举办了大型人才招聘会。我去了后,先后有几家公司都表示愿意考虑聘用我,为我安排了进一步的技术面试。但当我看到福特公司也在招聘时,我忽然又想回福特了。可是,我已经从福特辞职了,再回来人家会要我吗?我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将自己的简历递了上去。
几天后,我真的接到了福特汽车公司的电话,通知我前去面试。这次面试比第一次简单了许多,有4个部门的老板一起面试我。由于我太了解福特的情况了,所以,当我把自己在工作中都遇到过什么问题,是怎么解决的等一一讲出来时,那4个老板频频点头。面试完毕握手告别时,项目总管对我说:“你将会收到聘书,请回家等消息吧。”
从公司出来,我开车回了家。走进家门,电话响了,福特公司的聘用通知在40分钟后就寄出来了,不只是高薪,而且还有签约的特别奖金。第二天,我就收到了聘用书。第三天,尼桑公司在接到我不去上任的电话后再次增加薪水,希望我能认真考虑。第四天,在全面考虑了两个公司的利与弊之后,我最终还是选择了福特。转了一圈后,我又回到了福特汽车公司。惟一不同的是,我的薪水比过去几乎翻了一番。
现在,我在福特公司有了自己稳固的地位,而且凭着自己的努力,拥有了当地华人最大的别墅。我崇尚拼命工作、尽享生活的精神,一有假期,我就和丈夫一起带着那对双胞胎儿子去旅游。我对他们说,在福特工作让我感到很充实,很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