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虎口生死
作者:杨 格
《青年文摘(绿版)》 2002年 第01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星期天的一大早,杰克逊夫妇带着三岁的儿子乔治来到动物园。他们听说动物园从中国引进了一只东北虎,想让乔治开开眼界。
虎笼前已经围了许多人,大家兴致勃勃地看着老虎。老虎显然还不太适应这里的环境,心情烦躁地在笼子里转来转去。过了一会儿,动物管理员比利未了。他打开虎笼上的一扇铁门,一边把几只母鸡和一团牛肉放进去,一边对七嘴八舌询问的孩子们说:“这是老虎的午餐。”正说着,远处有人喊他,比利匆匆地走了。所有的人都没发现,比利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他没锁上那扇铁门。
杰克逊夫妇也看得有滋有味,他们没有注意到,乔治已磕磕绊绊地来到虎笼的门前。乔治对那扇铁门产生了兴趣,他使尽吃奶的劲拉开门,他发现,进了这扇门,就可以直接走到老虎身边去了。
乔治果然这样做了。游客们看见笼子里的孩子,无不惊恐大叫。杰克逊夫妇也看见了乔治,他们大喊着儿子的名字,但为时已晚,老虎已迎着乔治走了过来。
虎笼四周一下寂静下来,大家能听见身边人的心跳。
老虎目露凶光,低沉地咆哮着,尖利的虎牙在阳光下闪着白森森的寒光。乔治和老虎面对面地站到了一起,老虎一咧嘴,从嘴里伸出那条红色的长舌头来。
人群里又响起了尖叫,杰克逊夫妇一头晕倒在地上。
乔治喜欢动物,但他不喜欢老虎,从电视里,从花花绿绿的书中,乔治不止一次地看到老虎是个欺负其他小动物的大坏蛋,但是这个大坏蛋却时常被机智的小兔子或小松鼠戏弄得狼狈不堪,洋相百出。现在,这个“大花猫”般的大坏蛋就站在自己面前,到了自己一展身手替小动物们出口气的时候了。
乔治决定首先拔掉虎嘴边的那几根长长的胡须,他伸出小手,直抵虎口。老虎吓了一跳,铜铃般的眼睛里少了凶恶,多了疑惑,那眼神仿佛在问:“这是怎么回事?这个小家伙怎么和那些大人们不一样?莫非他有什么对付我的本领?我还是小心些为妙。”老虎一甩头,躲开了乔治伸向自己胡子的手。没有抓到老虎的胡子,乔治很恼火,他跨前一步,准备揪紧老虎的耳朵。老虎被吓得向后一跳,乔治又扑了个空。乔治怒火中烧,他四周观察了一下,见旁边有根小木棍,捡起小木棍便朝老虎打去。老虎大惊失色,节节向后退缩,见乔治追得紧,扭头就跑。乔治蹒跚着脚步,一路乘胜追击,直将老虎追到虎笼的拐角处,不敢再劝了。
乔治感觉出了口气,他指着老虎,警告它“不可再欺负小动物”,老虎低声“哼哼”着,好像是在求饶。
玩够了,乔治转回身,向虎笼门口走来。围观的人这才松了口气,人群里甚至响起了小声的惊叹和调笑声。
杰克逊夫妇也醒过来了,见儿子安然无恙,正笑嘻嘻地走回来,嘴里直唠叨着:“上帝保佑!”妻子麦当娜说:“杰克逊,还不赶快去抱孩子!”杰克逊听罢,仿佛睡醒了一般,赶紧跑到铁笼门前,钻进笼里,三步两步来到儿子跟前,抱起来就往外跑。
缩在拐角里的老虎见钻进一个大人来,在它的印象里,这些人对自己都是胆战心惊的。这下,它的耳朵竖了起来,尾巴也直挺挺地立了起来。当它看见那个大人抱起乔治仓皇出逃时,一时雄性勃起,它站起来,抖擞着虎皮,低声咆哮着,迈开四肢追了上来。
人群中再次响起恐惧的大呼小叫,有人还“嗷嗷”地逃离了现场。麦当娜绝望地催促着丈夫:“快跑,快跑!”从人群的反应中,杰克逊预感到老虎追了上来,他加快了脚步,但只感到双腿软绵绵的,他闻到了老虎的腥臊味,一下瘫软倒在地上。这时,老虎一头扑了上来……
一场人件惨剧发生了,两条鲜活的生命葬于虎口。
事后,媒体谴责管理员的失职,感慨着这场悲剧,其中,有位记者为此发出的议论得到了大家的共鸣和深思。这位记者说:人类在面临困难和危险时,小孩乔治留给我们的是经验,而杰克逊留下的则是教训。
(杨柳摘自《辽宁青年》2001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