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读书短札]“e-考据时代”的“二重证据法”
作者:五明子

《读书》 2008年 第11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王国维史学方法核心是“二重证据法”:“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由此种新材料,我辈得据以补正纸上之材料……此二重证据法,唯在今日始得行之。”(《古史新证·总论》)台湾历史学家黄一农《两头蛇》一书,有过“e-考据时代”的提法,就是我们这个时代可以有效利用网络或电子资源来解决文史学问题。“e-考据时代”也有它独有的“二重证据法”,即“取网上之实物与纸上之文字互相释证”。这种方法唯在今天的“e-时代”始得行之。
       俺不懂古今中外历史,只举个浅显的仅有二十年“史龄”的例子。《中国大百科全书·宗教卷》中“五明”一条,是中国佛学院王新所写。“五明”指古代印度学术的五种学科:声明、工业明、医方明、因明和内明。俺叫“五明子”,典出摩尼教,不是在吹自己精通“五明”。在解释工业明时,王新依据《瑜伽师地论》卷十五列出十二种,其中第四种与书写、计算和测量有关,即“书、标、计度、数、印”。这里的“标”字,检核《瑜伽师地论》原文,应是“算术”的“算”。“算”为何变成了“标”呢?实在搞不懂。
       二○○八年三月,俺从网上意外买到王新“五明”一文原稿,终于搞清楚“算”变“标”的秘密。原来,王新原稿上也是“算”字,但他写的却是“算”的异体字“”。“”和“标”外形很接近,估计就是由于这个原因,排版时就把原稿里的“”误排成了“标”。这只是“e-考据时代”的“二重证据法”所解决的一个芝麻粒大的问题,但俺深信这个方法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解决更大的难题。只是“网上之宝物”不易得,大半得靠运气的好坏和钞票的多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