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社会]全球狙击禽流感
作者:黄 祺 金 姬 汪 伟

《青年文摘(红版)》 2005年 第12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禽流感还是零散发生在这个庞大地球各个遥远角落的一些禽鸟死亡事件。只有那些专业的科学家和相关政府官员知道,一个禽流感全球传播的链条也许已经形成,一种导致数以亿计的禽鸟死亡或被捕杀的致命病毒,可能离人类越来越近。
       这或许是1918年导致5000万人死亡的大流感后,最可怕的一次全球医疗和健康危机。
       全球流行征兆已现
       位于罗马尼亚多瑙河三角洲的一个小村庄,近日显得格外聒噪。一批批戴着口罩、身穿防护服的人挨家挨户造访,带走所有的鸡鸭等家禽,把它们塞进垃圾箱后释放毒气。箱内禽类的挣扎声很快就寂静下来,它们的尸体被焚化后装入袋中,然后掩埋。
       自2005年10月7日这个村庄的3只鸭子死于H5N1禽流感后,当局在6天内宰杀了1.8万只家禽。
       与此同时,村民们在政府派人来处理以前纷纷藏起自家的鸡,不是把它们偷偷运出村庄,就是大快朵颐。“在最近几天,我尽量多吃鸡。”驾着马车离开村庄的吉娜·布雷利诺说。尽管政府禁止人员和物品出入村庄,村民们仍然去田里收割庄稼,到邻近城镇购物。他们似乎对禽流感爆发的潜在危险并不知情。
       类似的一幕一年前曾在亚洲上演过,但结局比正在罗马尼亚发生的一切惨重得多。2004年9月,泰国一小村庄开始出现死鸡。这起初并没有引起人们注意,接着,孩子们开始生病——这是罗马尼亚乃至整个欧洲理应庆幸尚未发生的事。
       进入2005年10月,全球各地突然密集传来禽流感导致禽鸟甚至人类死亡的报告。
       从10月7日俄罗斯联邦库尔干州一个大型养鸡场出现禽流感疫情以来,亚非交界处的土耳其、南美的哥伦比亚、亚洲的泰国、欧洲的希腊和马其顿,相继出现禽流感导致大规模禽鸟死亡的疫情。
       禽流感传播速度,已经超过专家预期。
       病毒传播链已经形成
       在那些跟踪全球禽流感状况的专家看来,目前世界上的禽流感流行状况,已经面临巨大的危险。散现在庞大地球那些相距遥远的各角落上的禽鸟尸体之间,是相互关联着的。
       最近的一轮全球禽流感疫情于2003年爆发以来,包括中国在内的韩国、泰国、越南、印度尼西亚、柬埔寨等亚洲国家对感染禽流感的家禽进行大规模的捕杀,一时间,人们谈禽色变。但直到2005年,还没有多少人把注意力放在候鸟的身上,人们关注的是那些人工饲养的,不会飞行的蠢笨的鸡和鸭,认为只要阻断家禽之间的感染,控制禽类贸易中的传染,禽流感就会就此止步。
       就在人们捕杀家禽的工作如火如荼地进行时,两只黄嘴天鹅正落在亚洲潮湿的田间小埂上,停在牛车拖动的稻草堆中。它们用嘴寻觅着草堆里的美食,与驾驶牛车的男童相安无事。
       黄嘴天鹅每年往返于东亚和西伯利亚草原间,飞行3000公里。2004年,这一壮阔生命景象因为法国纪录片《迁徙的鸟》在全世界热映,变得世人皆知。
       那时候,禽流感掀起的恐慌已经使成千上万的禽鸟“感染者”死亡。但直到2005年5月,中国青海湖发现大约6000多只候鸟死亡,而死亡的原因最终被证明是候鸟感染禽流感时,我们才不得不承认,《迁徙的鸟》的导演本意要展现自然和谐和生命的美好,但他无意间描绘了候鸟携带禽流感病毒的可能性:这是比家禽更加危险的传染途径,可以把禽流感病毒带到世界的任何角落。
       飞翔的候鸟不再是自由浪漫的象征,它们像是长了翅膀的定时炸弹,没有人知道,它会在什么时候降落到何处,降落后是一颗“哑弹”还是会引起爆炸。香港大学微生物学专家管轶对记者说:“家禽不会飞,容易控制,候鸟不一样,我们对它无能为力。”
       在高致病性H5N1型禽流感病毒全球传播和变异的链条上,从禽鸟到人的传播,将是灾难性的、致命的一环。而现有的禽流感病毒是否已经演化出人间传播的能力?这是所有人最担心的问题。从禽流感已经具有感染哺乳类动物的事实可以证明,它已经不再“安分守己”,这种病毒已经出现了变化。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记录,自2003年12月26日至2005年10月10日,全世界共报告117人感染禽流感病例,60人死亡。亚洲的越南共计91人感染,其中41人死亡;泰国共17人感染,其中12人死亡;印尼共5人感染,其中3人死亡。
       为什么总是亚洲
       1997年到2005年这8年,H5N1型禽流感病毒在亚洲造成的损失一言蔽之,是1.5亿只家禽被宰杀,100多人被感染,60多人死亡。而专家认为,在未来的禽流感全球爆发格局中,多灾多难的亚洲仍会是这场世界危机的中心。
       几千年以来,家禽是亚洲农民最好的伙伴。但是,专家认为,亚洲普遍将家禽与家畜混养,是一种极易引发各种动物之间的互相感染的生产方式:它给禽流感从家禽到人传染,准备了桥梁。
       在流行病学上,这种接触到底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很难预测。但可以肯定,这增加了疾病传播的风险。而且,这种风险还在于一家一户的养殖不能有效发现疫情。一个农妇养的5只鸡全部死亡,同一个村庄的其他农妇也要等到自家的鸡开始死亡,才有可能明白其中的关联。但这还是不会引起1公里以外的另一个村庄的警惕。
       香港大学教授管轶说,欧洲主要是农场养殖,相比散养和混养而言,农场养殖便于发现疫情,发现后统一捕杀、控制的能力也比较强。但在亚洲,即使是农场养殖,限于经济能力和法律进展,家禽企业饲养环境不注重动物福利,饲养密度偏大,饲养方式落后。同时,东南亚地区遍布山高林密的雨林地带,中部亚洲则高原山脉连绵不断,这些地带位于全球鸟类迁徙的路线上,但是居住其间的居民并没有很好的公共卫生制度保障。
       我们能做点什么
       在电子显微镜下,我们终于看清了禽流感病毒的面目,它像一个长着刺的圆球,也有可能是丝状。但是,看见它,就等于看清我们的对手了吗?当然不是。因为禽流感几乎不可能一成不变,没有人可以预测到它将变化成什么样,不知道对手的面目,人的免疫能力也就无法发挥作用。“我们必须承认了解病毒的演变是一项十分艰难的任务。”加拿大渥太华大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和免疫学部门的教授厄尔·布朗的说法显得很悲观。
       面对可能到来的禽流感,疫苗也被忧心忡忡的人们寄予厚望。
       陆续传来的好消息多少给我们带来安慰。美国科学家在今年8月宣布,他们研制的第一种人用禽流感疫苗已经通过了人体试验。越南有关机构的工作人员说,越南卫生和流行病研究院已于去年展开了对禽流感疫苗的研究,并已在猴子和家禽身上接种成功。但是,专家也提醒,也许我们对疫苗的期待过高了。
       管轶教授说:“现在研制的禽流感疫苗,对将来出现的禽流感,可能没有很大的作用。”联合国禽流感事务协调员戴维·纳巴罗也说,“我们并不知道病毒最终变体的基因构成,因此我们不能确定现存疫苗届时是否有效。”
       在疫苗研制受到限制的情况下,特效药的准备显得尤为重要。目前被认可对禽流感病毒具有抑制作用的特效药是瑞士罗氏公司生产的达菲。体外研究表明这种药可以作用于所有与临床有关的A型及B型流感病毒,抑制病毒的复制反应。
       “禽流感向全球发起了攻击,但也不必过于惊慌。”农业部畜牧兽医总站有关负责人表示,中国目前没有发生禽流感传染到人的病例。而且,对于普通人,只要注意避免去疫区、尽量不与活禽接触、保持个人卫生、吃熟食即可预防禽流感。“对禽流感应该以正常的心态对待,千万不能‘谈鸡色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控制研究所研究员郭元吉表示,全球联合起来,防控禽流感是有力度的。
       (张琼摘自2005年10月26日《新民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