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每月欣赏]“鸡蛋先生”的别样人生
作者:涓 涓

《青年文摘(红版)》 2005年 第12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复旦大学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顾澄勇卖鸡蛋卖出了名堂,他不仅运用所学的电脑专业知识开发了鸡蛋查询软件,而且还提出了“头窝蛋”的卖鸡蛋理念,并引进国外先进的机器检测设备,真正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带头人”。
       不靠母鸡靠科技
       2002年夏天,复旦大学计算机专业学生顾澄勇面临着毕业。作为名牌大学热门专业的学生,顾澄勇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一些有名的IT行业、金融单位都向他发出了热情的邀请。
       但顾澄勇却陷入了激烈的思想斗争中。顾澄勇的家乡是上海市郊南汇县农村,他从小在农村长大,父亲是养鸡专业户,20多年来,父亲从来没有假期,天天在鸡场里辛苦劳作,一年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母亲过够了苦日子,从小就教育顾澄勇好好学习,长大了考名牌大学,找一份体面的工作,不要重蹈父亲的旧辙。当复旦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下来后,父母欣喜若狂,认为儿子这次彻底摆脱了农村辛苦的生活。
       顾澄勇在复旦学了四年的计算机专业,曾经多次到大型企业实习,他看到了工业、金融业在信息化方面取得的成就,也见惯了工业企业的先进管理模式。相比之下,父亲那种传统的养鸡、鸡生蛋、卖蛋的农业操作模式显得十分落后。同样的付出,在其他行业会取得很大的回报,但是在农业上,回报却少得可怜,这让他深感农业信息化和现代化的滞后。
       “作为一名名牌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大学生,我能为改变家乡的落后做些什么呢?”充分体会到父辈的艰辛以后,顾澄勇开始有了这样的想法。他觉得工厂、企业、银行等方面的信息化发展已经相对成熟,进入这些行业工作,无非是薪水高一些,生活安逸舒适一些,却很难取得较大的突破和成就。而农业科技化仍然非常落后,起点越低的地方,越有发展的空间。他想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切实地为家乡的父老乡亲做出一点贡献。
       当他把这个想法告诉家里时,不亚于十级大地震,先是鸦雀无声,然后父母表示了激烈的反对。顾澄勇的女友大学毕业后在上海工作,她虽然理解男友的想法,但坚决不赞成男友回到农村生活。她还有一层担心,就是亲戚邻居会怎么看待这件事,读了这么久的书,又回到乡下,这是他们无法理解的事情。
       从7月毕业,到10月,顾澄勇一边找工作,一边徘徊观望。渐渐地,为家乡做点事情的想法占了上风。在一片坚决的反对声中,他反而释然了,毅然决定回乡,养鸡、卖蛋。
       果然,顾澄勇回乡的消息刚一传出,就引来了亲戚邻居的议论纷纷。面对乡邻的嘲笑和不解,顾澄勇充满信心地对母亲说,自己和父亲虽然同样是卖鸡蛋,但他不仅仅靠母鸡,更靠科技,会走出不一样的路来。
       为鸡蛋和瓜果制作“身份证”
       顾澄勇进入父亲的养鸡场,跟着饲养员学习养鸡的经验。每天给鸡喂料、加水,察看光照情况,统计产蛋数据等等,单调枯燥的生活让他对自己的选择甚至有了一丝动摇。
       他想起了轰动一时的北大学子陆步轩卖肉的新闻。很多人认为名牌大学的学子将来只能做“高级”的工作。而如今自己主动从都市回到农村,从事村姑农妇也能做的养鸡职业,受到众多的非议应该是可以理解的。他决心要做出一点成绩来,向世人证明自己的选择同样正确。
       顾澄勇每天都从报纸上、网络上浏览有关农业的最新消息。他注意到上海市政府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非常重视,而因为农产品出问题的事情也屡屡发生。顾澄勇考虑如何适应现代需求,将电脑信息化和加强质量监管相结合,让广大市民吃上放心蛋、营养蛋。这就需要开发一种新的软件系统。
       因为这种软件开发还没有先例,顾澄勇开始并不清楚市民最关心的是哪方面,利用这种软件可以查选哪些情况,展现哪些东西。顾澄勇开始一家一家超市调查,咨询了许多专家,有时候尽管想出来的问题十分幼稚、好笑,但他还是很虚心地向别人请教。就是这种积极的态度,让顾澄勇渐渐弄清市民最关心的问题是哪些,软件系统应该拥有哪些功用。
       系统开发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涉及数据库等许多专业知识,往往需要好几个人合作才能成功。顾澄勇找到几位要好的大学同学,请他们帮忙。但是没有一个人答应下来,谁也不屑于做这种事情。顾澄勇左求右求,跟他们讲明这套系统对于农业的巨大贡献和意义,但仍然没有一个人感兴趣。甚至最要好的同学反过来劝他:“你在农村工作没啥意义,回到上海来吧,我帮你介绍工作。”
       顾澄勇无奈,只得闷闷不乐地回到家里。母亲听说了经过之后,沉默良久,才小心翼翼地对顾澄勇说:“要不,你就回去吧。人都有走错的时候,再转回去也没啥丢人的。你这个岁数,在农村已经算大龄青年了,不娶妻生子,整天窝在鸡棚里,能有啥出息?街坊邻居都在看笑话呢。”母亲的话没有让顾澄勇感到丧气,反而激发了他的决心:我一定要坚持下去,一次说服不了他们,我再去,我去上十次,不信感动不了他们。
       顾澄勇再次到上海求助同学帮忙,通过半年的探讨、实验,终于研制开发出“阿强”鸡蛋的“网上身份查询系统”,市民通过查询可以了解自己买的鸡蛋是在哪儿生产的,又是哪天生产的,是否经过检验等等,以放心自己买的鸡蛋质量。这在上海所有农产品中属于首家。
       2003年7月,上海市的各大超市里,“阿强”牌鸡蛋的标志不再是普通的包装,而且包装盒中多了一张薄薄的卡片,上面标有鸡蛋查询号码和生产日期。消费者可以通过上海农业网,输入相关信息,查询到这盒蛋有关的产蛋鸡舍、蛋鸡周龄、蛋鸡品系、饲料饮水及检验报告等信息,甚至还能看到鸡舍及员工消毒、喂养的视频画面。从此,市民购买“阿强”鸡蛋更放心了。
       消费者放心的结果,直接带来的是经济效益的增长,有了“身份证”的鸡蛋销量大增,仅2003年下半年度,尽管“阿强”鸡蛋的价格提高了2%~3%,但销量仍然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5倍,收益达到100多万元。
       仅仅是自家厂里的经济效益有了提高,这样的成绩对于顾澄勇来说,还是远远不够的。他所考虑的,是希望能够带动整个大农业的进步。于是一鼓作气,他又开发了茄子、青菜、黄瓜等蔬菜的身份证查询系统,然后向闵行、金山等郊区的十家龙头企业介绍推荐,只收取了很少的成本费用,当企业投入使用后,很快就见到了成效。这离顾澄勇心目中的农业现代化又缩短了一步。
       “理念”创出新天地
       顾澄勇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小试牛刀,初次尝到了成功的甜头,这让一直担心他的父母、女友都长长地松了一口气。母亲从家里来到厂里,给儿子当帮手。女友也成了顾澄勇的坚决拥护者。
       为了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2003年下半年,顾澄勇从荷兰引进了新机器,全电脑控制,自动对鸡蛋分级、检测、喷码、包装。这种机器对鸡蛋的精确度可以识别到正负1克的差别,而且对于裂缝、过期、肮脏的鸡蛋具有强烈识别能力,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可以自动包装6枚、10枚、30枚一盒的鸡蛋。这极大地节省了劳动力,除了自己公司的25万只产蛋鸡,下属农户也逐渐发展壮大,由十几家发展到三十几家,拥有125万只产蛋鸡。
       顾澄勇没有因此满足,他清醒地意识到,小小一枚鸡蛋里,其实藏着很大的学问。通过对国内外一些著名企业的研究,他认识到,知名商品,其实更是在卖一种理念。鸡蛋生出来也不能只卖鸡蛋,如果不能做出自己的特色来,鸡蛋就永远只是一枚鸡蛋,想要做大做强很难。
       “阿强”鸡蛋在市场上已经小有名气,顾澄勇所做的就是加强“阿强”鸡蛋的品牌理念。他从包装图案入手,开始重新打造自家的鸡蛋品牌包装,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设计了简洁时尚的包装图案,替换下以前那种缺乏醒目标志、大众化的包装。此外,他决定在每一枚鸡蛋上都喷上“阿强”的字样,强化人们的消费意识。这是一个规模浩大的工程,但是新机器却轻而易举地做到了,喷上的食用油墨不仅醒目,而且环保。
       品尝更多的甜头后,善于动脑筋的顾澄勇更加喜欢琢磨了。上海人中流行着“头窝蛋”的说法,就是鸡刚开始生的蛋,这种蛋壳硬头小,却非常有营养,是传统概念中的“滋补品”。如果把它们挑选出来,单独加以推广,将会取得怎样的效益呢?
       通过深入调查,2004年初,他给“头窝蛋”做了设计包装,经过反复考察,他把价格定位在普通鸡蛋价格的一倍多,这是广大市民能接受的价格,然后把它们推向上海各大超市和农产品市场。果然,“头窝蛋”受到了上海市民的热烈欢迎,仅2004年下半年,企业就增加了30多万的净收益。顾澄勇将创收部分分发给下属农户,养鸡人拿着这不菲的收入喜笑颜开,更多的养鸡农户纷纷找上门来。切实地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顾澄勇笑得比谁都开心。
       一枚小鸡蛋内有大乾坤
       在忙忙碌碌的同时,顾澄勇又琢磨开了:“有些人不喜欢蛋清,有些人不喜欢蛋黄,如果将鸡蛋打碎销售,分离出蛋清、蛋黄,分别像牛奶一样包装销售,给各有所好的人们提供多样选择,将会怎样呢,同时,企业的需求也是很大的,如果蛋粉卖给康师傅、达能等企业,也应该有不错的市场,因为目前国内饼干企业用的蛋粉几乎都是进口的……”
       顾澄勇一步一个脚印地在鸡蛋事业上做出的不俗成绩,也给当初那些嘲笑过他的人们上了很好的一课。顾澄勇的报道见报后,很多人纷纷给顾澄勇留言:“你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学习的榜样,你以实际行动向人们证明了农村是一片广阔而大有作为的天地,当知识和农业相结合,将会爆发出原子能一样惊人的巨大能量。作为同样出身于农村的大学生,我也在考虑未来的择业方向。”“能想到回乡为家乡人民做贡献,这是很多大学生都有过的想法,但也仅仅是想像而已,只有你,迈出了惊世骇俗的一大步。喜欢你的这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
       的确,23岁的顾澄勇的成功使人们意识到,做什么工作无关乎体面,能否在工作中体现自己的价值、表现自己的能力,才是是否值得尊敬的理由。
       (周小庆摘自《深圳青年》2005年10月上半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