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中医   
伤寒论类方
卷四 杂法方类·十二   乌梅丸(十七)
清 · 徐灵胎
下载:伤寒论类方.txt
本书全文检索:
       乌梅(三百枚) 细辛(六两) 干姜(十两) 当归(四两) 黄连(一斤) 附子(六枚,炮去皮) 蜀椒(四两,出汗) 桂枝(六两,去皮) 人参(六两) 黄柏(六两) 上十味,异捣筛,合治之,以苦酒浸乌梅一宿。去核蒸之五斗米下,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纳臼中,与蜜杵二千下,丸如梧桐子大,先食饮服十丸,日三服,稍加至二十丸,禁生冷滑物臭食等。
       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阳气不卫。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脏厥,此症不治。非蛔厥也。
       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今病者静而复时烦,此为脏寒,蛔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此治久利之圣方也。其能治蛔,诸药之性,当于《神农本草》中细细审辨,诸方尽然,不复一一俱载。

本站图书检索

本书目录

卷一 桂枝汤类·一
   桂枝汤(一)
   桂枝加附子汤(二)
   桂枝加桂汤(三)
   桂枝去芍药汤(四)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五)
   桂枝加浓朴杏仁汤(六)
   小建中汤(七)
   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八)
   桂枝甘草汤(九)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十)
   桂枝麻黄各半汤(十一)
   桂枝二麻黄一汤(十二)
   桂枝二越婢一汤(十三)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十四)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十五)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十六)
   桂枝加葛根汤(十七)
   桂枝加芍药汤(十八)
   桂枝加大黄汤(十九)
卷一 麻黄汤类·二
   麻黄汤(一)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二)
   大青龙汤(三)
   小青龙汤(四)
   麻黄附子细辛汤(五)
   麻黄附子甘草汤(六)
卷一 葛根汤类·三
   葛根汤(一)
   葛根黄芩黄连汤(二)
   葛根加半夏汤(三)
卷一 柴胡汤类·四
   小柴胡汤(一)
   大柴胡汤(二)
   柴胡桂枝汤(三)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四)
   柴胡桂枝干姜汤(五)
   柴胡加芒硝汤(六)
卷二 栀子汤类·五
   栀子豉汤(一)
   栀子甘草豉汤(二)
   栀子生姜豉汤(三)
   栀子干姜汤(四)
   栀子浓朴枳实汤(五)
   栀子檗皮汤(六)
   枳实栀子豉汤(七)
卷二 承气汤类·六
   大承气汤(一)
   小承气汤(二)
   调胃承气汤(三)
   桃核承气汤(四)
   抵当汤(五)
   抵当丸(六)
   十枣汤(七)
   大陷胸汤(八)
   大陷胸丸(九)
   小陷胸汤(十)
   白散(十一)
   麻仁丸(十二)
卷三 泻心汤类·七
   生姜泻心汤(一)
   甘草泻心汤(二)
   半夏泻心汤(三)
   大黄黄连泻心汤(四)
   附子泻心汤(五)
   黄连汤(六)
   黄芩汤(七)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八)
   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九)
   旋复代赭石汤(十)
   浓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十一)
卷三 白虎汤类·八
   白虎汤(一)
   白虎加人参汤(二)
   竹叶石膏汤(三)
卷三 五苓散类·九
   五苓散(一)
   猪苓汤(二)
   文蛤散(三)
   茯苓甘草汤(四)
卷三 四逆汤类·十
   四逆汤(一)
   四逆加人参汤(二)
   通脉四逆汤(三)
   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四)
   干姜附子汤(五)
   白通汤(六)
   白通加猪胆汁汤(七)
   茯苓四逆汤(八)
   四逆散(九)
   当归四逆汤(十)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十一)
卷三 理中汤类·十一
   简介
   理中丸(一)
   真武汤(二)
   附子汤(三)
   甘草附子汤(四)
   桂枝附子汤(五)
   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六)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七)
   芍药甘草附子汤(八)
   桂枝人参汤(九)
卷四 杂法方类·十二
   赤石脂禹余粮汤(一)
   炙甘草汤(二)
   甘草干姜汤(三)
   芍药甘草汤(四)
   茵陈蒿汤(五)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六)
   麻黄升麻汤(七)
   瓜蒂散(八)
   吴茱萸汤(九)
   黄连阿胶汤(十)
   桃花汤(十一)
   半夏散及汤(十二)
   猪肤汤(十三)
   甘草汤(十四)
   桔梗汤(十五)
   苦酒汤(十六)
   乌梅丸(十七)
   白头翁汤(十八)
   牡蛎泽泻散(十九)
   蜜煎导方(二十)
   猪胆汁方(二十一)
   烧KT散(二十二)
卷四 六经脉证
   六经脉证
   别症变症(附∶刺法)

图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