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蔡节编
学而第一凡一十六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说,音悦。乐,音洛。愠,于问切。
集曰:子,谓孔子也。马氏注:学之为言效也。习者,重习也。伊川程子曰:如鹰乃学习之义。时习者,时时习之也。说,喜意也。不亦乎者,反辞也。朋,同类也。自,从也。方,所也。乐之义,比说为发舒也。愠,含怒意。君子,成德之名。本伊川程子、晦庵朱氏、南轩张氏说。节谓人之于理,有未之能知能行也,必贵于学焉。学则效夫已知已行者,而求以尽此理也。学矣而不习,则我与理为二,固无所得于己。习矣而不时,则功力有闲断,虽得之,必失之。惟学矣,而又时时习之,则所学者熟,浃洽贯通,而油然自得矣。有朋自远方来,学之信乎人也。彼己相资,讲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