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历史   
剑桥中华民国史
第5章 土地制度
下载:剑桥中华民国史.txt
本书全文检索:
       前面几章记述了到1931年为止的中国国际关系,以及直到1937年在南京掌权的国民党政府和其对手中国共产党的命运。但是,正如本丛书前几卷已阐明的那样,中国的近代史很难只通过叙事来把握;太多的特殊情况(虽然往往鲜为人知)影响了事件的进程,如体制运行、经济和社会条件、领导人及其追随者的思想和抱负等。所以下面几章将讨论农业经济、农民运动、地方政府、高等教育和文学倾向——这些是影响1937年到1949年的戏剧性事件的相关因素。我们从估价这一国土上的普通人的生计入手。
       到1912年旧制度结束,中国的农业供养着庞大的农业人口,他们辛勤劳动,必须用精耕细作的方法才得以靠为数不足的土地维持生计。由于缺乏综合统计材料,本章只作定性说明,以勾划出不为大多数欧美人士所熟悉的情景。
       费迪南德·冯·列区荷芬于1869年1月旅行到南京时记录了以下情景: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

本站图书检索

本书目录

译者的话
译者的话
总编辑序
总编辑序
内容简介
第1章 导论:近代中国历史的透视
第1章 导言:中国历史中的沿海和大陆
变革与连续性:分期
外国势力的问题
中国经济的增长和变革
作为小传统的面海的中国
社会结构与社会行为的变化
条约口岸混合体
革命过程中的国家与社会
第2章 经济趋势,1912—1949年
第2章 1911—1931年中国的国际关系
人口
溯源:作为东亚地区秩序的清帝国的衰落和灭亡
国民收入
日本在满洲势力的崛起
工业
日本的二十一条
农业
日本的影响和中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运输
华盛顿会议与中国
政府与经济
莫斯科与中国的双重接近
对外贸易与外国投资
中国的国民革命和列强
第3章 外国在华的存在
第3章 南京十年时期的国民党中国,
外国的网络体系
权力初步巩固
外交官
各省的斗争
传教士
有助于蒋介石政治统治的诸因素
中国的政府机构
南京政权的意识形态、结构和职能的行使
经济利益
国民党诸派系
第4章 革命后的政治风云:袁世觊时期,1912—1916年
国民党政权的成就
意义含糊的革命传统
中国的新心态,1936—1937年
新秩序的结构
对南京十年时期国民党统治的评估
政党和立宪政府
第4章 1927—1937年的共产主义运动
袁世凯面临的几个问题
党的重建和领导
二次革命
农村苏维埃的创建
独裁统治
寻找一种战略
袁的帝制运动
苏区的毁灭
第5章 立宪共和国:北京政府1916——1928年
“白区”的地下工作
宪政的社会和思想根源
第二次统一战线的准备
北京政府
第5章 土地制度
现代银行的政治作用
土地制度的状况
派性和私人关系
农业的商业化
1918年安福国会的选举
农业危机
宪政理想的衰落,1922—1928年
第6章 农民运动
第6章 军阀时代:北京政府之下的政治斗争和黩武主义
自发的抗租抗税
从各省的观点看军阀和军阀主义
自发的农民骚动:类型和特征
从北京看黩武主义与不稳定
农民与共产党人:不相称的联盟
军阀主义和中国社会
第7章 地方政府的发展
第7章 思想的转变:从改良运动到五四运动,1895—1920年
社会名流在地方政府中的作用
国粹和儒家思想的未来:新传统主义的出现
区域政体
社会乌托邦和五四运动的背景
南京政府关于地方行政的早期政策
第8章 思想史方面的论题:五四及其后
乡村建设运动
进步和民族主义
第8章 学术界的成长,1912—1949年
革命
现代教育机构的出现,1898—1928年
辛亥革命和“新文化”
南京十年期间的高等教育和国家建设
五四及其影响
战时和战后的变化,1937—1949年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入
第9章 文学趋势:通向革命之路1927—1949年
问题与“主义”
左翼作家联盟与关于文学的论战
大众文化的主题
文学创作与社会危机
“新传统主义”——从传统中找真理
战争与革命,1937—1949年
科学与人生的论战
延安座谈会
马克思主义的优势
革命前夕,1945—1949年
第9章 文学的趋势Ⅰ:对现代性的追求1895—1927年
第10章 日本入侵与中国的国际地位,1931—1949年
晚清文学,1895—1911年
世界经济危机:中国的边缘地位
鸳鸯蝴蝶派小说与五四前的过渡时期,1911—1917年
满洲事件:日本改革派的军国主义,1931—1932年
五四时期,1917—1927年
国际主义的瓦解
第10章 1927年前的中国共产主义运动
日本企图获得区域合作,1933—1937年
改信马克思主义
中日战争期间的强国形象,1937—1941年
党的建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中国与日本,1941—1945年
第一次统一战线内的紧张状态
中国战后的衰落,1945—1949年
第11章 国民革命:从广州到南京,1923—1928年
第11章 中日战争时期的国民党中国,1937—1945年
内部的竞争和不和
最初的战役和战略,1937—1939年
向统一的中国的方向冲刺——第一阶段
中国的战争动员
关于革命目标的冲突
1939—1945年的恶化:军事
武汉政权日益严重的问题
外国军事援助
共产党人转向造反
1944年日本的一号作战
最后的冲刺——占领北京和南京成为新首都
通货膨胀灾难
第12章 中国的资产阶级,1911—1937年
工业部门
中国资产阶级的诞生
政治上的虚弱
1911年:不明显的资产阶级革命
第12章 中日战争时期的中国共产主义运动,
中国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1917—1923年
Ⅰ战争初期,1937—1938年
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失败
对国民党的态度:统一战线
从经济危机到政治上的退位,1923—1927年
军事战略与战术
官僚主义的恢复与资产阶级的衰落,1927—1937年
领袖与领导权
书目介绍
组织机构与活动
日本的入侵和中国的最初反应
根据地的建立
Ⅱ战争中期,1939—1943年
与国民党的“磨擦”
新四军事变
日本的强化治安
中共的对策:生存与新政
Ⅲ战争的最后两年,1944—1945年
一号作战及其后果
政治和军事的发展
美国与中国共产党人
第七次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与苏联
瞻 望
第13章 1945—1949年的国共冲突
国民党统治的衰落
共产党力量的壮大
1946—1949年的内战
国民党政府的倒台和美国政策的失败
第14章 1949年以前的毛泽东思想
从学生运动到农民运动,1917—1927年
党、军人和群众,1927—1937年
民族矛盾和社会矛盾,1937—1940年
毛泽东思想的胜利,1941—1949年
结论:走向人民民主的现代化的独裁国家?
书目提要①

图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