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历史   
剑桥中国晚清史
回民叛乱及其国际意义
下载:剑桥中国晚清史.txt
本书全文检索:
       清帝国在十九世纪第三个二十五年所发生的回民大叛乱特别难于研究,因为有关回民方面的可靠的文献资料太少。这几次回民叛乱不论就种族-宗教觉悟程度,或者就所处环境及地理位置来说,都各不相同。在中国本部,云南的回民叛乱(1856—1873年,又称为班赛[Panthay]叛乱)和陕甘的回民叛乱(1862—1873年,又称为东干之乱)都有其种族世仇的背景。它们起因于回民这个少数民族不论在与外界隔离的农村或聚族而居的城镇,都过着与众不同的生活,保持着他们的宗教习惯和特殊习俗。但新疆回乱的特点主要是外国的入侵,即清代前的六城地区伊斯兰教统治者的后裔玛赫杜姆和卓从浩罕打回了新疆;因为在六城地区喀什噶尔附近,此人的祖先坟茔仍然是回民信仰的圣地。新疆暴乱也引起了俄国侵占伊犁地区,以及英俄两国激烈争夺清属突厥斯坦至少达数年之久。
       虽然中国本部的回民从来没有明确的、文化上得到支持的基础,以便向北京皇帝的权威矢志效忠,但他们已在中国生活了许多个世纪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

本站图书检索

本书目录

重版说明
下卷前言
出版说明
第一章 1870—1911年晚清帝国的经济趋向
总编辑序
农 业
第一章 导言:旧秩序
手工业
旧社会
近代工业
行政
国内贸易和对外贸易
对外关系
行政和经济
第二章 1800年前后清代的亚洲腹地
第二章 晚清的对外关系,1866—1905年
满洲
1866—1875年的对外关系
蒙古
帝国主义在边疆地区和朝贡国扩张的加速
新疆
日本对朝鲜的侵略
西藏
“瓜分中国”的危险
第三章 清王朝的衰落与叛乱的根源
义和团起义
人口的压力及其后果
英日联盟的影响与俄日战争
教育、庇护制与社会晋升之路
第三章 中国人对西方关系看法的变化,1840—1895年①
嘉庆的改革
最初的反应和惰性,1840—1860年
危机的征兆:漕运
西方力量和财富的冲击,1860—1895年
货币制度与税收制度的混乱
对外政策观点的矛盾,1860—1895年
叛乱的根源
中国对西方关系看法的延续和变化
中央的软弱与学术界的新趋势
第四章 西北与沿海的军事挑战
魏源——经世致用论与今文学研究的范例
回民叛乱及其国际意义
保卫边疆是关心的新焦点
清朝在陕西和甘肃的胜利
第四章 广州贸易和鸦片战争
收复新疆
贪污腐化和公所基金
李鸿章与海防
英-中垄断商人
中法战争及其后果
垄断制的告终
中日战争的灾难
鸦片贸易
第五章 思想的变化和维新运动,1890—1898年
律劳卑事件
康有为和新思想的风云激荡
关于鸦片问题的争论
维新运动
广州查封鸦片
湖南的维新运动
走向战争
1898年的灾难
战争的第一阶段
维新时代的遗产
赎回广州
第六章 日本与中国的辛亥革命
战争的最后阶段
中国的开放对日本的警告
中国战败:南京条约
中国人心目中的明治时期的日本
第五章 条约制度的形成
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
1842—1844年条约的缔结
民族主义及其反应
条约口岸的开放
翻译的影响
通商口岸的外侨团体
日本和中国的革命派
英国与广州的对峙
第七章 1901—1911年政治和制度的改革
中国沿海的骚乱
教育改革
上海的兴起
军事制度的改革
广州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
立宪政体的准备工作
1858年的和解
财政的清理与集中
清帝国政体和贸易扩张的对峙
其他改革方案
1860年的和解
清末改革的特点
条约制度的实施
第八章 辛亥革命前的政府、商人和工业①
第六章 太平军叛乱
工业化的政治理论基础
旧制度的保护者
官方对现代工业的赞助
内讧与衰落
创办私人企业的运动
捻军的组织特点:一个比较
北京和各省官署:在领导方面的矛盾
太平军叛乱的透视
办企业官员的出现
第七章 中俄关系(1800—1862年)
第九章 共和革命运动
中亚贸易和固勒扎条约(1851年)①
早期的联盟:1905年以前的革命运动
东北满洲的丧失
革命的联盟,1905—1908年
第八章 清朝统治在蒙古、新疆和西藏的全盛时期
清王朝的灭亡,1908—1912年
衰落中的蒙古游牧社会
大联合的出现
新疆:玛赫杜姆家族和浩罕
民国的诞生
西藏的隔绝和印度的压力
第十章 社会变化的潮流
第九章 清代的中兴
特权阶级种种
长江下游的战后问题
平民百姓纵观
捻军战争及其影响
半无产阶级的产生
对中兴的透视
社会变化的动力
第十章 自强运动:寻求西方的技术
书目介绍
政治和财政结构
早期阶段:长远的规划
第十一章 1900年以前的墓督教传教活动及其影响
传教事业
传教事业和旧制度
传教事业和新制度

图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