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历史   
中国通史-第06卷-中古时代-隋唐时期(上册)
第五节 农 书
白寿彝
下载:中国通史-第06卷-中古时代-隋唐时期(上册).txt
本书全文检索:
       见于古代目录类图书和其他文献记载的隋唐五代农书或近似的著作约有四十种左右。其中比较重要的综合性农书有:1.《兆人本业》3卷。据《唐会要》卷三六和《旧唐书·文宗纪》中所述,此书是经武则天删定的唐皇朝的官书,太和年间(827—835)曾一度广泛流传过。其内容,据《困学纪闻》卷五记载系“农俗和四时种莳之法”,共八十事。具体内容因原书久已失传而无从考证。2.《保生月录》1卷。唐韦行规撰。《郡斋读书志》说它是分月杂纂种艺、祈禳之术的书。《山堂考索》前集中则说:“凡饮馔、服饵、种艺、盖藏之法,皆本月书之。”由此可见,它是和《四民月令》体裁类似的一部农书。五代后周时,窦俨曾建议把它和《齐民要术》、《四时纂要》中有关田、蚕、园圃部分摘集为一卷,颁付诸州。3.《四时纂要》5卷。晚唐韩鄂撰。国内大约在北宋之后佚失。1960年,明万历十八年(1590)朝鲜重刻本在日本被发现;1967年,日本影印出版。我国根据这一影印本也于1979年整理重印。此书编辑体例,主要按春、夏、秋、冬四季,分月列举农家应做的事项,因此名为《四时纂要》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

本站图书检索

本书目录

题 记
甲编 序说
第一节《新唐书·艺文志》乙部
第二节《新唐书·艺文志》甲丙两部
第三节 《新唐书·艺文志》丁部
第四节隋唐以后有关隋唐
第二章 考古资料
第二节 唐代的重要遗址
第三节 隋唐帝陵
第四节 隋唐墓葬
第五节 隋唐时期的墓葬壁画
第六节 隋唐时期的瓷窑与瓷器
第七节 隋唐金银器、铜镜、织物
第三章 研究概况
第一节 隋唐史研究领域、方法和观点的发展变化
第二节 隋唐史研究的主要成果清末民初的隋唐史研究
第三节 隋唐史研究中一些重要问题的争论
第四节 敦煌吐鲁番文书的整理及研究
第四章 本卷编写旨趣
乙编 综 述
第二节 历 法
第二章 自然环境的利用和变迁
第一节 长安附近的水道及灌溉网的形成
第二节 黄河下游富庶地区的变化
第三节 长江下游太湖区域农田水利的发达
第四节 半农半牧地区的利用及部分段落疆界的变化
第五节 长江口外的海岸及扬州的繁荣
第三章 疆域和行政区划及其变迁
第二节 疆域的盈缩变迁
第三节 行政区划及其有关制度
第四节 唐代的羁縻州制度及渤海、南诏的疆域区划
第四章 隋唐各民族的分布及迁徙
第二节铁 勒
第三节 吐蕃的昌盛和吐谷浑、党项等民族的内徙
第四节 东北诸族契丹的分布和崛起
第五节 蛮僚诸族
第六节 隋的统一隋文帝的改革
第六章 隋末农民大起义和唐朝的建立
第一节 隋炀帝的暴政穷奢极欲,纵情声色
第二节 隋末农民大起义
第三节 唐朝的建立
第七章 强大的封建专制国家
第一节 武德贞观年间的稳定发展
第二节 高宗武则天时期的继续发展
第三节 开元时期的繁荣盛况
第八章 唐中叶的变乱
第一节 天宝年间的社会危机
第二节 安史之乱
第三节 藩镇林立与朝廷集权的削弱
第四节 宦官专政局面的形成
第五节 “永贞革新”与“元和中兴”
第九章 唐皇朝的没落(元和末年以后),唐末农民大起义
第一节 唐皇朝的没落
第二节 农民大起义
第十章 封建经济的发展
第二节 民族杂居地区的封建化
第三节 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
第十一章 学术文化的发展
第一节 经学的一统和发展
第二节 史学的发展
第十二章 隋唐时期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
第二节 高水平的文化使中国成为东方文化的渊源
第三节 东西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
图版目次
第一章 农牧地区的演变及其影响
第一节 农牧地区分界线的初步规定及其演变
第二节 隋时及唐代前期关中的富庶和漕粮的主要供给地
第三节 隋唐时期半农半牧地区的养马事业
第四节 江淮以南农业的发展及关中漕粮主要供给地的南移
第五节 漕粮运输途中的艰辛及养马地区的丧失对唐朝的影响
第二章 农学和农业技术
第一节 农田水利的兴修
第二节 农业生产工具和耕作栽培技术
第三节 园艺和茶的栽培技术
第四节 畜牧兽医
第五节 农 书
第三章 官私手工业
第一节 官府手工业
第二节 民间手工业
第一节 建 筑
第二节 水 利
第三节 纺 织
第四节 采 矿
第五节 冶 金
第六节 机 械
第七节 造船和航海
第八节 造 纸
第九节 印 刷
第十节 陶 瓷
第十一节 制 糖
第十二节 石油天然气
第一节 户 籍
第二节 田 制
第三节 赋 税
第一节 商品种类的增多与生产中心的南移
第二节 市场结构的变迁
第三节 商业城市的变迁
第四节 商业交通路线的变化
第五节 货币的铸造与流通
第七章 交通与都会
第一节 交通体制及其治理
第二节 隋唐两代都城长安及其辐射出来的道路
第三节 隋唐两代的陪都与其有关的道路
第四节 以“扬一益二”见称的经济都会的交通道路
第五节 开元年间十五道采访使的治所
第六节 十万户郡或州的治所
第七节 边州赴域外的道路及沿边沿海的都会
第一节 隋唐两代以长安和洛阳作为都城和陪都的缘由
第二节 长安和洛阳作为都城和陪都的规模
第三节 强大的政治中心和繁荣的经济都会
第四节 东西并峙交相辉映的文化中枢
第五节 唐未迁都后的长安和洛阳
第九章 隋唐科举制
第一节 科举制的性质
第二节 科举制的萌芽
第三节 科举制的创立
第四节 科举制的发展形成
第五节 进士科与社会风习
第一节 隋代朝廷官制的结构
第二节 隋代地方行政机构的简并
第三节 隋代官吏入仕制度的变革
第四节 隋代官吏等级与俸禄
第五节 唐代官吏机构的设置与运转
第六节 唐代科举制度以外的入仕途径
第七节 唐代官吏的考核与升迁
第八节 唐代官吏的职责与待遇
第九节 唐代诏令文书的运行机制
第十一章 隋唐兵制
第一节 府兵制的充分发展
第二节 府兵制的破坏和彍骑的兴废
第三节 藩镇兵的兴盛
第四节 禁军的盛衰
第十二章 隋唐律令
第一节 隋唐统治者的立法思想
第二节 隋唐律令的制定概况
第三节 隋唐律令的基本形式
第四节 隋唐律令的主要内容
第五节 隋唐律令的历史影响
第十三章 隋唐音乐
第一节 隋朝的官廷燕乐
第二节 唐朝的官廷燕乐和音乐机构
第三节 唐代的民间音乐活动
第四节 唐代的乐曲和曲子词
第五节 隋唐时代中外音乐文化的交流
第十四章 隋唐礼俗
第一节 服 饰
第二节 婚姻礼俗
第三节 丧葬礼俗
第四节 祭祀礼乐

图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