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时期,果树栽培技术有不少新成就,重要的有下列几点。根据《西阳杂俎》记载,由国外和边疆地区向内地引进的一些新的果树种类和品种如海枣、扁桃、阿月浑子、树菠萝、油橄榄在各地已陆续栽种。唐末《四时纂要》中记述的嫁接理论和技术比《齐民要术》又有所进步。《四时纂要》“一月接树”条中说:“其实内子相类者,林檎、梨向木瓜砧上,栗向标砧上,皆活,盖是类也。”即已能从种子的形态结构上观察出亲缘关系的远近和嫁接亲和力的强弱,为嫁接理论上的一个重要发展。现代嫁接技术上使用的术语“砧”也是此书首先用于嫁接上的。太湖洞庭东、西山是我国东部沿海位于最北部的柑桔产区,唐代已逐步形成。所产柑桔当时作为贡品。这是人们根据长期直观经验的积累,利用湖泊有利小气候向北推进柑桔区的一项成就。《隋书·五行志》:“文帝好食柑,蜀中摘黄柑,以蜡封其蒂献之,香气不散”,实为果品贮藏保鲜技术上的一项可贵创造。猕猴桃在唐代已开始栽培,有岑参诗句“中庭井栏上,一架猕猴桃”为证。我国葡萄采用扦插法繁殖也始于唐代。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