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天下]观音山记
作者:徐小斌 陆 健 张锐锋等

《人民文学》 2008年 第04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看山是山
       一、关于观音山的考证
       大千世界,叫做观音山的山有很多,著名些的,至少有台北、高雄、浙江和广州的观音山。台北有个观音山:山形犹如横卧的观音像,为台北最热门的登山去处之一。山上坐落着不少名刹古寺,并可溯溪望瀑,观鹰赏鸟。二九九九年,我曾随中国作家团来到此地。饱览了一番美景——至今余韵尚在。
       高雄有个观音山:位于高雄东北方向的大社乡,因绵延丘陵中有一石,状如观音端坐,且有众峰拱侍,故名观音山。——其土质细致可赤足登踏而不伤——故有赤脚公园之说。
       浙江有个观音山:屹立于东海蓬莱仙乡,峰峦高耸,数峰状似莲花,四面环海,峰顶常有云雾缭绕,山头若隐若现,似天庭仙境。
       广州有个观音山:乃越秀山之旧称。海拔很低,冈峦起伏,树木葱茏,山光水色,景色迷人。一九二一年孙中山出任临时大总统时被辟为公园。西面的木壳岗上,屹立着一座五羊石像。现为广州的城微。
       大概还有很多不为我知的观音山……
       而我写的这座观音山是广东东莞的“小香港”樟木头观音山——若干年前,它大概还只是一座不为人知的小山:而现在正在向名山迈进,业已成为东莞乃至广东森林自然资源利用最大的休闲旅游场所,游客量每年大幅度增长,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也因此成为广东省防荒漠化、生态保护方面的范例。
       如今,观音山已被国家林业局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这是中国首家民营国家级森林公园;去年。又被国际生态安全合作组织授予“国际生态安全旅游示范基地”。
       面对如此成就,董事长黄江放言:“未来我们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打造长江以南的佛教文化中心。”
       呵——佛教文化中心?这可是一个宏图大愿啊!
       二、关于观世音的考证
       参观开始,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自然是那尊巨大的、据说是全世界最大的玄武岩观世音菩萨像了——她雄踞观音山顶,据说净高三十三米,重达三千多吨,雕刻精美,风格典雅,表情微妙,极具盛唐风采。
       观世音是佛国众菩萨的首席。她在世俗世界中的知名度与影响,决不低于释迦牟尼。菩萨在佛国中的地位仅次于佛,又叫大士。菩萨的意思是“觉有情”、“道众生”。他们的职责是协助佛普度众生。了却一切烦恼,永远欢乐。
       观音的最初原形是古印度婆罗门教中一对孪生冯驹,称双马童神,象征慈悲与善。它们能使盲人复明,不孕者生子,公牛产奶,朽木开花。佛教产生之后’,双马童神渐变为一位慈眉善目的菩萨,叫做“马头观世音”,塑为男身。在佛教密宗中,至今有一位“马头明王”,造型愤怒威猛,头有四面,分别为菩萨面、大瞠怒黑色面、大笑颜面、碧马头。这便是那位“马头观世音”在今天的变种了。
       佛教又有《悲华经》一部,说是过去有一转轮王,大太子名不啕,即观世音;二太子叫尼摩,即大势至。不昀立誓使众生脱离苦海。后来转轮王修行成佛,即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不晌和尼摩成为父亲的左右胁侍。合称为“西方三圣”。
       观世音传入中国后,逐渐被汉化,被附会为汉家公主。流传很广的关于妙善的传说便是如此。
       观世音又有许多形态,所谓六观音、七观音、三十观音等。六观音有两种说法:天台宗所传为大悲观音、大慈观音、师子无畏观音、大光普照观音、天人丈夫观音、大梵至圣观音,密宗所传为千手千眼观音、圣观音、马头观音、十一面观音、准胝观音、如意轮观音。
       在中国佛教中,还有一个常见的马郎妇观音。传说唐朝元和十二年,观世音化为陕右一位美女,有众多男子前来求亲。美女云:谁能一夕诵读《普门经》,可成佳婿。于是众男手诵经逾夕所剩二十,美女又让求婚者在一夕之内诵完《金刚经》,所剩仅十余人。于是观音化成的美女又提出新的要求,令求婚者于三天之内诵完《法华经》七卷。三天到期时只剩下了一个马氏子,于是美女答应嫁他。谁知婚宴未竟,新娘便死去了。几天后有一老僧来到美女入殓之处,以杖拨尸,尸骨化尽,只剩下黄金锁骨。老僧云:“此圣者,悯汝等障重,故垂方便化汝身。”说完腾空而去。从此,陕右一带便供奉马郎妇为观音。
       密宗又有所谓寸一面观音,具有十一个脸面:前三面作菩萨面或慈悲、寂静相,左三面作嗔怒相,右三面似菩萨相而长有狗牙,后一面作大笑状,顶上一面作如来相,十一面各戴华冠。另一种形象有十头四臂,右边第一手持念珠,第二手施无畏,左边第一手持莲花,第二手持军持。
        至于千手千眼观音的来历则有若干说法。其一是据佛经云,观世音在过去“无量劫”,听千光王静如来说法,立下大誓愿,要“利益一切众生”,于是长出千手千眼,千手表示遍护人生。千眼表示遍观世间,寓大慈大悲、法力无边之意。佛教所云“慈悲”二字有特定含义,所谓“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佛经宣称供养千手千眼观音,可以得到息灾、增益、敬爱、降服等四种成就法。
       还有一种中国式的说法。说是妙庄王有三位千金,大女二女都顺利出嫁,唯独三女妙善各色,非出家为尼不可。妙庄王大怒,将她赶了出去。妙善修行成了正果。后来庄王得病危在旦夕,需亲生儿女献出手眼方能治愈,无奈大女二女均不肯献,三女妙善化作香山仙长断手剜眼,庄王服后即愈,才知仙长为三女妙善所化,于是吁叩天地,求佛祖让三女长出手眼。后来,妙善长出千手千眼,成为千手千眼观音,庄王亦皈依佛门。
       又有一种说法是妙庄王便是春秋时代的楚庄王,公主妙善以手眼救活他后,庄王命人建寺,塑成全手全眼,不料侍从误听,传旨为“千手千眼”。于是造出千手千眼观音像云云。
       总之,观音的各种形态不过是一种迷惑世人的障眼法。
       《红楼梦》第五十回“暖春坞雅制春灯谜”中有这样一段对话:李纨笑道:“‘观音未有世家传’,打‘四书’一句。”黛玉笑答:“虽善无征。”是说观世音生平不可考。
       的确,无论是双马童神、转轮王的王子,还是妙庄王的女儿,都不过是一种传说,真的观音,连性别也无法确定,生平便更是无法考证了。
       三、从“看山是山”到“看山是山”
       登山时我们的人马分了三队,人民文学主编韩作荣老师迈着他轻盈的脚步,如闲云野鹤一般走在最前面,我和商震、陆教授走在中间,飞宇和负责接待我们的刘先生陪着从维熙老师和钟大夫走在后面——三队人马相距甚远。
       观音山果然不同:山势雄伟,林木茂盛,鸟语花香,一步一景。到处都是奇异的树,那些树古怪的名字,让我想起神秘的爪哇岛植株。据说,山里藏着一千多种植物,我边走边拍照,不知不觉就落在后面——神秘的事情发生了——我环顾四周,空无一人,刚刚还在说笑的人们,转瞬之间荡然无存。按我拍照的时间,顶多和陆、商二位相隔数丈,可无论怎样加快脚步,都不见人影,偌大的一座山,只剩了我一个人。饱含负氧离子的空气扑面而来,从山的夹缝中,隐隐可以看见花岗岩的观音,天空似乎响着背景
       音乐,那是一种令人威慑的背景音乐,那是天空的呓语——久之,我似乎已经洞穿了天空的表层,看到了更深邃的东西:造型优美的莲花和飞天藻井,轮状花蕊的复莲,流动的飞云,旋转的散花,飘舞的长巾,艳丽的葡萄、卷草与联壁纹,那云气动荡、衣袂。飘飞的伎乐天……那无数的飞天、药叉、雨师、伎乐、羽人、婆薮仙、帝释、梵天、菩萨、天龙八部……那是明亮的天空率领众生的祈祷,具有一种难以言传的震慑的力量。
        观音山,已不复为山,而成为空蒙的流云绿树,加入了众生的合唱。
       突然想起了关于“看山是山”的说法:据说,唐代临济宗禅僧青原惟信曾说,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看山只是山,看水只是水。
       其实,宗教并不纯粹。同是佛教,便充满着相互对立的两极:佛教基本教义主。张修“戒、定、慧”,忌“贪、嗔、痴”,而藏传密宗却认为双身修密,也就是佛与相应的性力结合时,才能达到某种境界。说到净土宗,更是颇有几分荒唐。现在影视中凡穿袈裟的和尚谁不先念一声“阿弥陀佛”,殊不知佛国净土有三:西方阿弥陀净土。弥勒佛兜率天净土,东方药师琉璃光王佛净土,若是念错了名号,想去西方极乐世界却念诵东方佛祖,那可怎生是好?不过无论怎样净土宗是最受百姓欢迎的,因为修行方法极为简单:无论过去有多少罪恶,只要念一声佛,便可横超三世,往生极乐。至于禅宗却恰恰相反,所谓佛法在世间,平常心是道。以心传心,我心即佛。唐代高僧诃佛骂祖是家常便饭。德山宣鉴禅师便有“达摩是个老臊胡”的名言。
       近年来对宗教感兴趣的人越来越多了。无论是佛寺、道观还是天主、基督教堂都常常人满为患,一律或跪在蒲团上三拜九叩,或边画十字边跟着唱诗班哼哼,或逢山门必进,进则必烧香求签,不求到上上签决不罢休。而那所谓上上签所示的,无非是最最凡俗的心愿而已。这不禁令人想起唐代的和尚怀玉,每天念佛五万遍,后西方众圣持银台(中品)来接,怀玉竟提出:我本望金台(上品),为何拿银台来?于是西方众圣只好乖乖换了金台。怀玉的抗议译成现代白话文,便是:我本来该是正职,为何给我定为副职?真是岂有此理!我那五万遍佛算是白念了!这非但荒唐,简直有点滑稽了——这一切不过是让人们抛弃现世的物欲而去追求来世的物欲,却终归无法摆脱世俗的一切。我们大慈大悲的观世音,看到这些又会作何感想呢?!
       色有伪色,空无真空。“知太虚即气,则无无”。——山之观想,水之祈祷,树之合唱,才是佛祖的蓬花,才是观音的净瓶啊!
       三队人马终于会师——看着从维熙老师历尽沧桑却依然慈眉善目的面容,我突然明白了青原惟信看山是山的真谛——最初的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是未习禅前的见解,是对客观世界的肯定;第二阶段则是习禅后的见解,是对于第一阶段的否定,也就是达到了物我两忘、浑然一体的境界;但仅仅如此仍是不够,还要有第三阶段,即开悟后的认识,是从瞬时的有限去把握无限,它是否定之否定,实际也是一种肯定,只有在这时,才算找到了真正的自我。走到“我心即佛”的境界——似有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的感觉——平常心是道,佛法在世间——这是一个参悟的过程。
       好在上天是公正的,于是人生中不仅有残酷,还有快乐、洒脱和幸福。当我们看到美丽的山水背后潜藏的阴影,不必惊奇,不必气馁,有朝一日我们会忽然感到那阴影也是那山水的一部分,没有它,世界就会缺了点什么。那时,我们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只是因了那阴影的衬托,这山水便更美丽了——历经九九八十一难而进入化境的从维熙老师,智慧通达世事洞明的韩作荣老师,想必已经到达了第三个阶段,而我和飞字等诸人,大概还需要长期的修炼啊!
       ——但愿黄江打造的“佛教文化中心”,能够真正为我们带来佛祖的莲花、观音的净瓶!
       树的联想  陆 健
       十月末,北方的绿色正渐渐消褪,渐渐消隐于浅黄。我家窗下的那几棵杨树,也已从蓊郁葱茏中淡出,叶片飘零,悄然步入冬天的梦境。就在此时,我们来到坐落于广东东莞樟木头镇的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
       从深圳下飞机,自机场到樟木头的路旁已擎起万盏灯火。别的没什么感觉,只是呼吸似乎比在北京的傍晚顺畅了许多。我们一向对树木净化空气的功能、负离子含量等等缺乏概念。曾经看过一个资料,作为并非森林大省的广东,2002年森林固化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涵养水源、净化大气、保土、储能、保护生物多样性、生态旅游和减轻水旱灾害等九项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效益价值就达5740亿元人民币。试想一下,2002年广东的GDP总量达9506亿。大自然于无语自在之间为我们创造了如此之多的财富,不由让人感慨系之。
       来这儿之前我曾经自忖:东莞的“观音山”,比起普陀,难道它有多少可看的么?难道是让我们来敬仰一位民营企业家的业绩与荣誉?是的,普陀山是闻名世界的观音道场,中国四大佛教圣地之一,恐非泛泛可比。然而徜徉在绿阴倾覆的山坡,看到‘一棵棵佩戴着“植物身份证”的濒危树种——苏铁蕨、白桂木,看斑驳的树影披挂在身上,享受着大自然的气息,品味着融合在自然中的久违感受,回想曾在山西、陕西、河南山区——自己苍凉的目光无力游荡、无所皈依的情景,竟被肯“民营”这座山岭的那个人——黄江所感动。这不是矫情,一个人,一个决心,近十年之功,为东莞挽留住了这十八平方公里的绿色,使这十八平方公里成为珠江三角洲工业带上的不可或缺的氧吧,成为联合国生态安全合作组织命名的“国际生态旅游示范基地”,这应该称得上“了不起的事业”,这是与很多人的生活、生存患息相关的大作为。
       记得今年五月在巴黎访问,我的一位同事谈到“上帝是不公平的,他给了欧洲一个大花园。给我们中国,尤其是中国西北的,却是一片穷山恶水”。我认为,中国的土地,包括中国西北,过去未必荒凉。原因恐怕也要在自己身上找一找。我们的祖先“有巢氏”住在树上。殷纣王设“酒池肉林”,用“林”来作比。可见树木繁茂已非鲜见。放眼望去,但见宫殿巍峨,阿房宫的建造用去多少栋梁之材?项羽一把火烧了眼都不眨。刘邦暗度陈仓,明修栈道,要砍多少树来作样子?介子推坚持自己的道德信仰——“不言禄”抱树而死并没有错,可晋文公急火攻心。烧了一座大山。反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那三国东吴的陆逊更加大手笔——火烧刘备连营六百里,那六百里的大小树木尽数埋进了灰烬。“生灵涂炭”这个词怎么解释啊!还有多少年被津津乐道的“众人拾柴火焰高”?拾吧烧吧,刻薄一点说,我们几千年的历史正是一部砍树史,一部生存环境破坏史。
       当然,以前不仅中国人生态环境意识差,外国人也好不到哪去,只是觉悟早一些。大家像在比着自毁家园。就现在来看,四海之内,森林公园已重建不少,经过横向比较,观念更新,退耕还林,环境状况稍有
       改善,然则离“宜居”的程度相差还太远。
       我们来到观音山的中心景区观音广场,三十三米的观音石雕像端坐在我们的仰视之中。灿烂阳光下的她是迄今全世界最大的花岗岩观音石雕像,她慈眉善目,淡定从容,竖起的右手上有一只彩色的蝴蝶正扑翅翩飞。襟怀天下的观音,和普通人的生活联系最紧密的菩萨,不仅在纷争战乱的时候患事宁人,送儿送福,更会携来彩云吉祥。她左手的净瓶里有源泉之水,也许正是由于这水,于逐日过程中饥渴而死的夸父所投出的拐杖,才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中长出一片桃林。
       “观音山国际文化节”的标语鲜艳夺目,国际展览中心有上千位书画家正为艺术节挥毫泼墨。从观音广场放眼四望,笔架山大道车流蜿蜒。四面山坡连绵起伏,耀佛岭、仙宫岭、飞云岭遥遥相望。八仙过海、承露台、印妙轩、仙人居、飞云阁在绿树的掩映下若隐若现,奇花异草点缀其间,间或一两声鸟儿的鸣叫划过山脊,落入飞珠溅玉的瀑布后面,更显“南天圣地,百粤秘境”的幽奥。那座镶嵌在山坳中的感恩湖,尤其能引动游人的退想——感恩湖,多么好的名字。宋代以来,这里的人们就讲述观音的传说,这里流传着从秦朝至今许许多多的故事。那么给这爿湖起名字的人,必是一位得道者。我们应该“感恩”,感前人之恩,感自然之恩。在这红尘滚滚之中,在这以消费定生产,为了生产和利润拼命刺激人们欲望的时代,获得一颗知足宁静的心。
       我走近广场一侧的愿望树下,亭亭如盖的树身挂满写上了游人祈愿之语的红色灯笼。“它会帮助你实现自己的心愿。”能吗?可我宁肯相信树下姑娘的话。我此刻的心愿是观音山森林公园再大一些。天下再多一些这样的森林公园。尽管我和这公园的经营者社会分工不同,尽管我没有建设一个公园的财力和能力,我也要在以后的植树节到北京的郊县去种一棵树,像安徽作家王明的在一首诗中所写的那样。“到北京看女儿,一半因为情绪波动。一半因为风沙流下泪来,想到女儿在这样的环境里读书,就想到要到京城的上风口去栽一棵树。”这棵树还没栽,就已经把读者感动了。
       树木滋生着太多的诗意,我想起李瑛先生的《我骄傲,我是一棵树》、巴乌斯托夫斯基的《金蔷薇》以及美国诗人惠特曼的《在路易丝安娜我看见一棵桉树在生长》。而这座并不算很大的观音山森林公园有一千多种植物正蓬蓬勃勃葳蕤向上。在这片绿色的簇拥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山腰处、国际会展中心旁边的古树博物馆,它很可能是世界首家集保护、观赏、研究和科普教育等功能为一体的古树博物馆。55件古树实物似蛰伏将患,随时要腾空而起、遨游苍穹的巨龙,赭黑或漆黑的颜色,吞吐云海的气势。让人叹为观止,让人想起生和死。回首千年百代的历史以及世世代代造福人类的莽莽苍苍的丛林。树是地球上寿命最长的生物,古树博物馆所收藏的古树,年代最早的约在4400年前,也就是中国人的老祖先黄帝时期。它长8.1米,树干周长2.77米,状如龙蛇,树顶宛若张开的大口,尾部嶙峋粗壮,甚是壮观。最年轻的也已距今120多年,它应该见证过鸦片战争的风云际会。它们或殛灭于雷火或埋没于山崩,或毁身于刀斧之下,想必也有像庄子所说的长了树瘤,“以其不才得享天年”的那种。它们横陈峡谷或侧身江流,最终来到这里显示时间的面貌。古树绝不仅仅是历史的旁观者,今日的被观赏、被评说的对象,它记录,它说话,就看你能不能听懂,能不能破译它的密码。好在通过科学技术,我们已经学到了一些方法,比如用碳十四同位素测定古树死亡的具体时间,截取树木,的横断面或用树轮钻横向取芯以获得树木的年轮,用碳氧同位素测定每一个树轮以分析在一年不同季节的气温、降水量的变化情况,用电子显微镜鉴定树种,扫描树木年轮分析树木生长期间气候变化的周期性和突变性等等。树木告诉过我们8000年前英国海平面的变化历史,告诉过我们北卡罗来那州过去1600多年中的干湿指数,告诉过我们中国东晋至初唐的气候和环境的变化。这不啻是叫人肃然起敬的了。我们面前的古树,它们没有永沉记忆之海,我宁愿相信它们还在安享着自己不尽的天年,还在不停地向我们述说往事。此时萦绕我脑际的是牛汉先生的一首诗《悼念一棵枫树》。在诗中,“湖边山丘上/那棵最高大的枫树/被伐倒了,/在一个秋天的早晨∥几个村庄/和这一片山野/都听到了,感觉到了/枫树倒下的声响……枝叶还在微风中/瑟瑟地摇动/叶片上还挂着明亮的露水/仿佛亿万只含泪的眼睛/向大自然告别”,“伐倒了一棵枫树/伐倒了/一个与大地相连的生命”,诗人以他的博大胸怀和圣徒般的语句,让我们感受到内心一种永远无法弥合的家园将失的痛,让我们感到紧紧黏附在自己身上的愧疚。那棵匐然倒下的枫树,虽然已经永远收回了它千枝万叶的活力,但它曾经存在过,它不能被忘记。它美丽而宽容,庇护过戬们焦灼干渴的祖先。而它的子孙,现在正盈盈吐绿,给我们以物质的恩赐和精神的滋润。
       观音山札记  张锐锋
       仿古城楼,金黄的琉璃瓦,飞檐展翼,翩翩欲起。白色的游览车,轻轻的发动机声,摆脱了世俗生活的烦躁不安。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晴天,二十三摄氏度,最舒适的气温,让人甘之如饴。山的一角浮着几片白云,轻柔的风吹倒了一片树木的影子,夹杂着太阳丢弃的细碎光线。漫山遍野的各种树木,南方茂密的原始次生林,几乎完全覆盖了我们的视线。此时的中国北方,已经开始落雪,树木的枝桠上布满了霜雪,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涌到了腊月——人们呼吸中的哈气就像烟雾一样,寒风吹得人们缩着脖子,捂紧身上的棉衣。
       记得我刚刚走下飞机舷梯,还穿着厚厚的羽绒大衣,在仅仅穿着单衣的行人中就像充气的橡皮人一样滑稽可笑。仅仅两个多小时的航程,就来到了另一个世界。从深圳宝安机场到樟木头镇,不到一小时车程。它位于广东省会广州和中国著名城市深圳的中间——这里与我的想象完全不同:北方省份的乡镇,一般只有一些横七竖八的小店面加上农副商品集市,赶集的人们在这个时候正在小摊上挑选年货。然而。位于东莞市的樟木头镇却有着不同的面孔,它喧嚣着来到了我的面前,并使我感到了它的非凡气度。高高矗立的大厦遍布城市,各种高层建筑的顶端形成凌乱的天际线,道路上车辆拥挤,各种霓虹灯广告牌……它哪里是一个镇,分明是一个繁华、富裕的中型城市。从街道两侧楼群交接的缝隙中,可以看到许多建筑设施的影子,远处一片片高楼大厦仍然在崛起,这是一个富有活力的、仍在成长的城市。
       就在这样一个城市的身边,一座山端坐在那里。它是如此安静自得,以至于我们只能感受到它的呼吸,因为我们的呼吸和它的呼吸融合在一起。它是如此超脱自在,以至于我们平庸的生活平添了几分崇高。它是如此具有灵性,以至于四面八方的人们来到这里,从大自然中寻找不倦的激情和生活的灵感。在半山,呈现出一个巨大的平台,一座现代化的国际会晨中心,白色的敞开式大型建筑,以它展翅欲飞的形
       象,代表着创造者追求自由和理想的崇高用意。在这里,有着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和广州地理研究所合办的古树博物馆,它收藏了从黄帝时代直到中国最后一个王朝生存的古代树木实物,其含有古代中国的气候环境变化和其他信息内容,这些珍贵的古树实物标本也成为公园中又一个重要人文景观。我们看到高高的飞云阁挺立在飞云岭上,红色的圆顶,俯视着整个樟木头镇,见证这里的创造和繁荣。
       在长长的山路旁,还建有一个小型动物园,围栏内,一只只蓝孔雀安静地摆出各种姿势。在暖烘烘的阳光下显出了几分慵懒。铁笼里的秃鹫,眼睛里依然保存着凶悍天性的犀利光芒,但其极其细腻温存的一面,也展现出来,它正将那些落在笼子里的树叶和草梗用钩形的嘴巴收拢在一起,一点点地、耐心地清理出自己的住所。这样的猛禽一般生活在物质贫乏的地方,却先天具有非凡的清洁精神。
       仙岭宫,一处古代道教遗址,布满青苔的石阶步道,一直通往山顶,它的陡峭和看不见尽头的优雅长度。让行人望而生畏。我们只能弃车而行,按照法国作家雨果的话说,“走得更远更高,就必须离开这些脆弱的车辆,阿尔卑斯山不可征服的土地排斥它们”。我们走了很久,但目力所及,石阶尽头仍然深深掩埋在树阴里。此时我已经极度疲惫,几乎想到要放弃登顶计划。但是,这个山顶仿佛有着神秘的诱惑。它仅仅是以一种令人畏惧的高度,考验人的意志。石阶,石阶,石阶……好像一道天梯,架设在我们与天堂之间,在我们的两侧,除了绿树还是绿树。这是一种让人赏心悦目的重复。实际上,一旦到达山顶,仅仅看到一座小小的山神神龛,它面前香炉中的香火早已熄灭,留下了被潮气打湿的残余物。我们虽然不是前来看望这尊山神,却感受到了那些朝觐者的虔诚,一些说不清的什么东西仍使我感动。接着,下山的道路不是同一条道路,它从山体的另一边悄悄地伸向山脚,我的脚下变得轻快起来,就像每一步都踩着柔软的云彩。
       上山和下山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体验,好像有人悄悄地在我的耳边说:“你们来这里。要记住这登山的路,并知道怎样回去。”这是神的语言,隐晦。曲折,难解,它似乎开宗明义,却并没有为我们点明主题。
       又一次乘坐游览车,它以精密的现代技术带给我们以速度,风在呼呼地喧响,沿着弯曲的道路,我们寻找观音山的主峰。其实,这条道路已经通向主峰,就像一篇小说的线索,它的镜子只是为了折射沿途的景物。很快地,几个转弯之后,我们攀上了主峰的平台,一尊观音花岗岩造像,高达三十多米,她的洁白的冠冕仿佛与天上涌动的祥云摩擦,阳光从天上挥洒,直到倾泻到我们的灵魂里。她的面前是旺盛的香火,香烟几乎垂直地升向天穹,在无尽处消散。它至少折射出人们灵魂的虚弱,生存不仅需要物质,还需要精神的抚慰。尤其在生活的喧嚣中,泛滥的物欲抽去了精神的底座,灵魂中贫乏的泡沫泛上了湖面,人们不得不在飘渺的香烟中寻找迷失了的自己。
       第二天,我们再次来到观音像前,并从她的身边向另一座山峰攀登。观音菩萨身边的道路比那处道教遗址的山道要平缓得多,既不险峻也不平坦,在曲折中有直行,于起伏中见禅境。山径幽深,鸟鸣不绝,然而其中却包含着深邃的意蕴,缓步悠悠中,蕴含着漫长的考验。从早上九点多钟一直到中午,几个小时还没有走到尽头。重要的是,由于处处没有很大的陡坡,疲倦不是一下子感到的,而是缓缓积累起来的。在下山的时候,山路几乎是完全沿着一条溪水飘然而下,这座山峰的石头质地暴露出来了。几个月没有下雨了,溪水干涸了,它的被水冲刷的坑洼显出了水的用力强弱,展现出已经消失了的溪水奔腾的节律。树木落叶堆积的腐殖质被水冲走了,山峰底部的一块块大石头从深处冒出来,这座山头偶然露出自己坚硬的肌肉。同时,这里每一棵树木生存的细节显现出来:它们的根须原来是通过石头之间的细小缝隙,深入到能够汲取水和营养的地方的,这些根须盘根错节地缠绕着,以最复杂却最实用的方法,找到最适合树木生长的路径。正是石头之间故意露出的缝隙,给了它们以生存的机会,孕育了如此繁茂的森林之美。
       据说,这座山林里生长着上千种不同的植物,活跃着三百多种动物,它们彼此依存,维持着持久有力的共同生机。其中列入国家保护的树木有二十二种,粘木、白桂木、苏铁蕨、土蚕霜、金茶花、野茶花和野生龙眼等,已经成为国家保护的濒危植物,观音山上名贵的黄樟树已经不多见了。这时,我们可能会为自己平时对待大自然的行为而忏悔,因为人类的种种失误已经失去了很多亲近自然的机会。久居城市的人们,会在这里感受到已经疏远了的大自然的恬静和优雅。也会清洗掉沾染在灵魂上的积尘,由衷地泛起一种欣喜之情。自然的美丽秩序对于人类的意义无比重要。人类的文明史实际上就是我们与自然的关系史。人类起源于大自然,生活于大自然,这种不可更改的温馨依存,决定了深刻的人性。如果没有大自然,我们一天都无法生存。诗人惠特曼说:“大地……给予所有人物质的精华,最后,它从人们那里得到的回赠,却是物质的垃圾。”
       我想到了很多中国古代的诗人。李白、杜甫、王维……他们在自己的诗篇中不断地歌唱自然,不断地从自然中获得灵感。他们从自然中找到了自我存在的理由。西方许多作家同样如此,他们总是试图揭示人与自然的深刻联系,麦尔维尔的《白鲸》、法布尔的《昆虫记》、梅特林克的《蜜蜂的生活》和《花的智慧》、普里什文的《林中水滴》,等等。我们的民族从《诗经》时代,就开始了对自然的思考,我们不仅将自然作为讴歌的对象,同时还作为我们的寓言,我们从中获得关于我们自己的丰富信息,并且不断用它们来比喻我们的生活。
       印度的一位教授曾经用他的神奇计算,找到了一棵树的价值。他用了各种公式,得出了一个结论:一棵生长50年的树,一年对人类的贡献高达十几万美元。其中产生的氧气价值3.12万美元,防止大气污染价值6.25万美元,防止土壤侵蚀、增加肥力价值3.125万美元,产生的蛋白质价值2500美元。
       这位教授所计算的不过是有形的价值,它远不能代表一棵树的全部价值。如果人们用别的方法补偿这些价值,我不知道面对一个没有树木的世界,一个光秃秃的世界,生活还有什么意义。我想,这位印度教授的计算在指出价值的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人类思想的悲剧——他们把一切换算成钞票的面值。人们正是以这样的理由去毁灭环境的。事实上,我们已经饱尝了失去自己绿色伴侣的苦痛,事实已经证明,自己手中的斧头比征服者的长矛更可怕,它能将土壤驱赶到大海里。将流沙引到身边。在中东一带。曾经繁荣一时的亚伯拉罕的港口城市乌尔,已经陷落到远离海岸线的深深的沙漠里。中国疆域内著名的楼兰古国,也早已被掩埋在历史文字中。大唐时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城市尼亚,也因丧失了森林和河流而停滞于死地,直到考古工作者重新将它从沙子里挖掘出来。
       我们走出观音山森林公园,又一次重归喧嚣的
       城市。水泥、钢铁和技术的合唱曲,让我们投身于世俗的舞蹈。这是我们曾在观音山主峰俯瞰的城市,是观音蔷萨一直注视着的城市,它给我们以内体生存的力量,却也会使我们忘掉许多……不过,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是幸运的,因为,观音山本身就是一座真正的观音雕像,它不断提醒人们记住生活的意义,以及幸福的秘诀。
       在一座城市的24小时  徐 虹
       有时候,一些极小的事情也会把人引向对于终极问题的困扰。最近一年来,我越来越不明白,我为什么要跟一群陌生人出席一些莫名其妙的场合,执手说着不着边际的亲热的套话,听着他们饭桌上平庸的玩笑而跟着一起傻笑。就因为我必须生活在他们中间?一个人必须生活在一群人中间,这是一个社会的定则和法规——笑、服装、话语方式、调情,要大体一致,像舞台上的群舞、一个人的多个重影。每个人都屈从于规则并且乐此不疲,不得善终的疯子、艺术家和无政府主义者除外。所谓流行,不正是大时代与个体问的暧昧认同吗。然而我的表里往往运作着两种相左的逻辑,以至于我误以为经过长期化妆的那个人就是我自己。
       在这种心境下,我确不知道为什么要跟一群陌生人去一座叫做东莞的跟自己生活毫不相干的城市,那些前因后果相互作用着。我在电话里像一个熟手一样热情地开着玩笑,说啊哈,我愿意!他们看不见电话另一端的我已经愣愣地朝向地毯上的某一朵花,陷入人生的迷局。背后是窗外棕黄的梧桐叶子。风忽然从天上来,它们像几只大鸟一样将翅膀铺张开来,扑向窗户,顿时弥漫了整个视野。
       机场里的人们如一些倾斜而恍惚的影子,造作、匆忙而慌张,旅者们的启程片段在这里重叠着上演。我努力分辨出我们的人。那一些熟面孔里有一位女友是知心的。记得二00二年的一个冬天,她去我新装的家。我俩停步在卫生间门口。她看了看瓷白的浴缸和上面一抹清亮反光,像个侦探一样悠悠道,别不承认了——这就是爱的现场吧。现在我们拥抱,寒暄,完成了久别重逢的轮回,同时看了看那几个抽烟的男人。他们在玻璃门外边,灰色的、老旧的、名望的光辉已经黯淡,皮肉包裹的身体深部埋藏着一些我们不知道的勾回,距离我们很遥远。
       在二十一世纪的第七年的秋天。北京的标志到底还是杨树。机场高速两旁的杨树一丈多高,箭一样的笔直,枝顶有宽大密集的叶子。在叶子的摩擦声中,恰恰可以听见风。如果坐在车上,眯了眼,朝向落日余晖,远处的一整块血红,会被速度和树叶打乱了,落在眼睛里发出“噗噗噗噗”的声响。到达东莞观音山的时间是晚上,天从秋天变作仲夏,我嗅到空气中一股新鲜的气味,来自一座新兴的欲望勃发的城市。那些陌生的面孔变了形,张着眼睛,茫然地、远远地望着我。
       有一个人还没有到来,我们几个人站在嘈杂的机场门。口等他。原来还兴致很高,渐渐地变作了不耐烦。重心原在一条腿上,临时又调整到另一条腿,过往的人偶尔撞我一下,背影里浮皮潦草地传来声“对不起”,新到一座城市的热情在等待中降了温。路边一个人在无聊地扫垃圾,清扫之后又有新的垃圾。他们不知道,渐渐地那疑问又顽固地冒出来——我为什么来这儿?站在一群陌生人中间去等待另一个人?内心需要沉睡而身体时刻亢奋,两种相左的流向又冲撞起来。我在灵魂出窍的时刻常常面带谦和的微笑,十分平常、安静、庸俗,向老师们微笑,说您好,久仰。等待是一个黑暗的无底洞,我仿佛正站在一个隧道的入口,忽然想起了少年时代的防空洞——不错,有一次捉迷藏,我跑了很远的路,躲进一处防空洞。天也正是黄昏,里面很冷。那些伙伴远远地喊——出来呀,快出来呀。我要躲着他们,所以不敢出去;但是我害怕黑暗,所以也不敢进去。我一脚踏在洞里,向外张望,然后身体倾向洞外,向里张望。我觉得以后的很多时候也常常是这样。这些念头只是不经意的一瞬,等人的时候,我和女友喝了咖啡和茶,咖啡很热,茶也很好,腔子里加了些热气和浪漫。他终于来了,致歉和寒暄。车子开动起来的时候我几乎睡了。偶尔抬眼看出去,同样是道路、速度和树木,相形之下,南方街头的橡木、芭蕉或者开了一树花的木槿,就有了娴静的小女子之态。
       穿破夜晚,慢慢地车子上了山。山叫做观音山,我暗自喜欢半山酒店这名字。夜半清凉,山道辗转,我们飘浮在半空,掠过零星的不规范的树和卷了一地的叶子,扑扑的风喘息在窗外。忽然车子停。灯火处,外省保安穿着笔挺的制服’,像海军少校一样神气地敬礼。卸行李的南方口音的一声声吆喝,显得陌生而辽远。
       与更陌生相比,陌生就是亲近。在陌生而辽远的异地,同行者就成了亲人。这就是为什么留学生之间必须结婚、出差往往能交到真朋友、笔会常常发生恋情的原因。这时候,为了莫名的亲近,男人和女人们彼此亲昵着低语,屏风处暗金的装饰泛着流光。很高档,很好。按规矩在餐桌旁坐定了,上酒和茶,烟气传过来。女人们互相称赞着美丽,深深浅浅的交情在餐桌上作用着,场面才真正开局。
       然而那一位少年才俊还没有来。等等他不来,等、等他不来。满桌的猜测和抱怨,还有惩罚的设计。“罚他,都别理他!也别问他。”他们热闹地说着,想是所有的怨一定都源于爱。忽然他高着个头快步来了,就坐在我旁边。呼呼地喘着气。嚷得最凶的人反而最先扑哧笑出来。他在左,她在右,转入讨论一个话题:“一个地方女干部,发言时发抖得稿子都拿不住,后脊背全是湿的。做事情反复地道歉,仿佛她对不起所有人……你说有没有意思?”他笑道。大家都说这人有趣。“真的,我非常理解,是焦虑。”她俯身,探过头来,道。他朝右,她朝左,话语在我的鼻子尖汇集。我向右一瞥,正看见她眼珠的金灰色,一圈黑而密集的睫毛。我的余光所及的一方,女友胸前的衣服皱褶繁复地高着,领口上有咖啡色的蕾丝花边。
       如果现在有人画一幅画,完全可以从半空的角度俯视下去。调子是蓝灰色的。远处有模糊的人形。近景可以看见:一圈椅子是空前的艳红,上铺以金色的覆盖。成型的鸽子在桌上被肢解了,四边有一些琐屑的碎片。我们的人,有德高望重的正面像,有俊美而高贵的侧面像,有敷衍的沉默、瞬间的一瞥。张合的嘴吐露着笑语,抽烟的人有深刻的眼袋,在定格间形成僵硬而恍惚的表情。在这一幅图画中,我更注意到餐桌一角那一个沉默的人。所有的人都在说话,只有他沉默着,微低着头,卷曲着头发遮盖住脸。他曾经写诗,他现在还写诗吗?诗被规则所规范,像野花进了苗圃。他是不是也被两种逻辑控制着?餐厅嘈杂,许多只鸟在歌语。四面壁纸是暗蓝色的花朵,热闹得简直要沸腾地燃烧,火舌直扑到人脸上来。这时候我不得不躲开,我必须躲到边上去喘一口气。
       第二天开会。会务组的人把椅子格式化,椅子也把他们格式化,人们按照一种格式形成一种叫做会议的格局。画家们果然把画幅一方一方展示出来,由穿旗袍的小姐们举着,游走于四边供拍照之用。我细看画幅中间,是花鸟和山景,也有书法“宁静致远”,
       也有结了果实的树,总之都喜气洋洋的,也光彩夺目。正适合会议之用。然而这一番热闹的运作,宏阔高远,又跟我们的心事无关了。
       恰巧遇到一个朋友,说也要今天下午飞到异地去。我们要抢在中午去机场之前,看一看这座山。虽然偏于中午,山风还是有一点凉的。道路上满是红绿锦旗和参加会议的游人,。我们坐在游车的高处俯视,像是身份特殊的贵族。放眼望去——南方的树颜色就是丰富,以棕红和明红偏多。远处有疏疏密密各种说不出名字的一树一树的花。有一种花、大约叫做木槿,高高大大的一丛,几十朵紫色的花朵向上竞相开放,有一种从泥土中喷薄爆破的效果:然后断断续续一路隆重地开上山坡去。阳光红得像是几十个聚光灯打到身上,人也鲜艳起来。这时候,空气透明得可以看见很远处,那些规则的条框被融化了,我方单纯地快乐起来。观音山上有一座神灵的居所,我们必须要跟他说一些话,对于我们的命运和人生,对于未来,对于一切的懵懂的未知。只有他觉悟,二切,洞悉一切。一个个生命无聊地自得其乐,几十年,一百年,只有他永恒于山间、树叶上和风中,静默和安闲。因为他,这一座山带着神秘、庄严的气息,每个人的心事飘散在烟雾中,乞求他的承诺。我虔诚地跟他说了话,嗅一嗅衣服,一股仙风道骨的香火味道。
       我记得我那天穿着赤铜色小圆点的棉布衬衫,在山风吹时回看这一座南方的城市,它像一个少年一样搏动,不安,上进,出风头。回程中居然有一处树根展览。几万年以前的树木,横陈于一个区域。树皮是老朽的颜色,它们是不是也繁花似锦地谈过恋爱呢。它们的以前正是我们的以前,它们的现在就是我们的以后。远处是热热闹闹的锣鼓喧天。“让领导们乘游车先走!”有人用喇叭喊。东莞的人老实、礼貌,客气地让开一条路。我远远地看过去,远处正是我们的尘世。如果生活是一幅沉闷的画,陌生之旅为它点上了一些紫红色的彩,像老人的恋爱,像深色画布上的一点亮亮的高光。我们匆忙穿行于这座城市又匆忙地离开,如果非得要为旅行寻找一点意义,或许放弃寻找意义,才最有意义。灵性本在平庸中沉睡了,陌生的他们唤醒了它。
       般若与南无  商 震
       般若与南无是佛经中的常用语,是梵语的音译。为什么是音译而不直译或意译?我无法给出准确答案,但我觉得用音译至少保留了该词的原貌,也使这个词更耐人寻味。
       东莞的观音山并不高,海拔不过五百米,山腰有一处平阔之地,坐落一尊宏大的观音菩萨塑像,此山现在的得名肯定缘于这尊观音菩萨塑像是无疑的了。我们乘车上山时,一路看到如织的人流步行上山。观音菩萨塑像周围人头攒动,一个硕大的香炉里插满香烛,香烟滚滚弥漫四周,走动的人群真像是驾着祥云。我站定深深地望着慈祥的观音菩萨。默念:你老人家就是为了解除众生的烦恼才来到俗世的,可天天都有这么多人来找你,你坐在那儿真是不动声色地累呀。我没跪拜亦没作揖。我习惯意念拜佛,心到神知。不过,在佛家的众神里,我更喜欢那个俗名叫济公的济慈和尚,修心不修嘴,修德不修形。我认为修心就是修善良、修忠诚、修敬畏。心境修好了,德行修好了,身形怎样地不羁也是树梢摇摆而根本不动。
       我深望一会儿观音菩萨,看了看身边熙攘的人群,便沿甬道向前走去。没走几步就看见右手栏杆的铁链上挂着密密麻麻各式各样的锁。这种锁我在多处见过,泰山、黄山、华山等等,这是恋人或夫妻买把锁,锁在此处然后将钥匙扔到山下。此锁名曰:连心锁。其实人们只是想借一个“锁”字,锁住对方,锁住家,锁定一生等等。在别处看到此锁,我有感慨但不惊叹,而在观音山看见此锁,我着实为挂此锁者担心。需要怎样的勇气与决心敢在观音菩萨面前挂“锁”?因为,我一直认为在菩萨面前是不可以打诳语的。观音菩萨就端坐在那里看着,虽然慈眉善目,可她老人家心里有数,拯救当救之人,也惩治该治之鬼。两个人把锁锁上了,若一人只是应付,下了山,转过头,心变了,自行解锁弃信了,那骗的可不只是对方,还骗了观音菩萨她老人家呀。
       那些锁上都有一个纸条,纸条上写着“相爱一生一世”之类充满理想色彩的话语。我们一路同行的有从维熙夫妇,从夫人是位大夫,她看着这些锁这些字,就笑着对我们说:某人之妹,夫妇到只有一条路的华山去,锁了如此这般的一把锁。也把钥匙扔到山下,然后,一方说,锁是锁了,该离我们还得离:
       从夫人说完,大家会心地一笑。
       是呀,爱情能锁吗?
       爱情究竟是什么?形而上?形而下?我觉得很多人忽略了爱情是什么而很在意爱着具体的什么。从那些纸条的字迹看,我认为女性的字迹多些,因为女性更在意具体地爱什么。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女性一直沿袭着“嫁汉嫁汉,穿衣吃饭”的理念。“穿衣吃饭”是生存的保证,所以,女人一向以男人为主人。夫者,天出头也。这种对男人的依赖,肯定不是爱情。有一句常说的话:男人要征服社会而拥有女人。而女人要拥有男人来享用社会。看看,男人要的是社会的承认,而女人要的是男人的认可。女性,尤其是在青春期时,常把感情和身体搅合在一起,当作投资或赌注,可投资和赌博是有巨大风险的,更多的女性不会考虑输只想着赢,而且是怎样风光地赢浪漫地赢。所以,一生一世、至死不渝之类的海誓山盟大多出自女性之口。于是,女性对待“爱情”就更坚决,更歇斯底里。似乎,她们只有两条路,要么得到,要么死。于是可以“凄凄惨惨戚戚”,可以“日日思君不见君,同饮一江水”,可以“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真是感彻肺腑,荡气回肠。可这只是女人一厢情愿地买了把锁呀,而且是锁得住锁不住也要锁。
       爱和获得本是毫无关系的。如果一定让它们有关系,那就是:你不断地得到之后还觉得在想他,也许这时才是真爱。
       我们说:高尚的爱是我爱你并不在意你是否爱我。
       我们说:完美的爱是两瓣花,一瓣写着“我爱你”,另一瓣写着“你爱我”。
       女人如花,男人也是花。花期焉能锁乎。
       女人的爱情常常如花。若仅是梦中花还算好,醒来就会迎接俗尘的风;若是从梦中坠入镜中花就惨了,她转过头去一定要找到镜子外边的那一朵花,当殚精竭虑地找到的是非花或与梦中镜中的花判若两花。那时凋零的不是想象中的爱情,而是自己的心灵与身体。
       假花可以骗过急于寻花人的眼睛,可绝对骗不了蜜蜂。
       女人善妆扮,这本身就注定了她所追求的爱情也必然带有妆扮的成分。为悦己者容,为己悦者容,足以证明女人在爱情这场大戏中的角色是被动的,不自信的。我本人就很害怕被化妆品遮盖住的脸。
       我更相信许多男人爱花爱的是昙花。那个“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做连理枝”的皇帝,感到自己的宝座不稳时。立刻就把“鸟”啊“枝”啊斩落马下。男人一生的主戛精力是用于获得他的社会位置,而不是“爱情”。有几人能如范蠡携西施大隐于世?更有几人能像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私奔当垆?
       中国人歌颂的爱情都是悲壮的,是不能在一起厮守过日子的。牛郎织女得隔河相望,梁山伯与祝英台得“化蝶”,还有“孔雀东南飞”等等。
       爱情确实太需要一把锁了,不然,人总是在情感的狐疑与恐慌之中。而真正的锁,应该是存异求同的谅解与包容,是双方的敬畏与欣赏。任何一方对另一方的依赖或猜忌都是不可靠的。
       时时害怕自己掉入地狱的人,其实已经身在地狱里了。
       风在动,真心不动。色有雅俗,空无真空。在爱的世界里只有两个元素,真和美。世俗的风怎样肆虐都可以被时间吞噬,而心中揣定了真和美,就会像观音山那座观音菩萨塑像一样,任凭风云际会。我自端坐如山。
       爱情是个精灵,锁爱情的那把锁也应该是个精灵。凡俗之物如何锁得住精灵?
       观音山上的锁,是否是精灵呢?我不得而知。不过,我愿意在这里解释一下梵语的“般若”和“南无”(不一定精准)。
       般若:就是从此岸泅渡到彼岸。
       那些在观音山上挂了锁的人们,是否决心携手从人生的此岸泅渡到彼岸呢?人生之海,爱情之海,均是波谲云诡的苦海,没有“我不上天堂谁上天堂”的决心与勇气是无法双双“般若”的。
       南无:就是敬畏与皈依。
       爱着的人,能互相地皈依,相互地敬畏,获得“般若”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
       想起一句有佛经意味的诗:让春天走吧,有一朵花的形体与香味已在我心中永恒。
       [责任编辑:冰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