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齐河行]与我有缘的城市
作者:冯 晏

《人民文学》 2006年 第09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最初,听说山东的齐河也叫晏城,我心里一动。其实,就是因为我的名字也有这个晏字。也许,缘分的构成本身就是依靠那么一点点心理暗示。
       在我参加2005年在泰山举办的世界诗人大会期间,偶然结识了晏城的县委书记李风臣,我立即觉得我已经结识了这个晏城。李书记竟然是一位诗人,在他出版的诗集中,有那么多是表现晏城充满绿色意境的诗篇,比如:“远眺河塘杨柳/近赏芳草小溪/左叹苍松翠柏/右品梅兰竹菊”等。这些诗篇,足以构成了我对这座坐落在黄河岸边的小城诗意的想象,那种黄沙弥漫的黄河岸边的印象,在我这立即就有了新的不同的感觉。
       一直以来,怎么也想不出我的这个名字与齐国晏子有什么关系,最后给自己唯一的解释,就是设想当初为我起这个名字的祖父在他对古书的勤于研读中,产生了对晏子的崇拜情节。
       而晏城的县委书记写诗,这与齐国的晏子本身也应该没有什么关系,然而,是否缘于那古韵的文化内涵,使这座小城处处充满了诗的灵感,也无法不让我去联想。
       后来,我又无意中在文化信息里获知,中国诗歌协会在这里专门建立了“中国诗歌创作基地”,《人民文学》、《诗刊》杂志社也在这里纷纷设立了创作基地,许多诗人、作家正在不断深入这座小城,前来探访它的过去与现在,还有更重要的,就是去聆听那黄河母亲在绿色的波涛中感叹的声音。因此,我更加坚信这座小城在文化上所具有的内在灵性和在社会上产生的巨大效果了。
       今年五月下旬,在我正准备去美国访问的前几天,突然接到《人民文学》的邀请,参加中国作家齐河创作采风团,去齐河——晏城。听了这个消息好像比我去美国还重要,那种日益加深的缘分感觉,是我对其他城市所没有的。在参观中,最让我为之一振的就是那些大面积的绿色生态气息,那些几乎覆盖了这座小城的翠绿色树林,远远超出了我对这座小城意境的想象,那些久久很难走出的成片绿阴,那湿润的气息,那世纪黄河难以遇见的温馨堤岸……
       在治理这座小城中,齐河县的领导竟然大胆地决定种植约一百万亩速生杨.三年来,这些绿色已经覆盖了这里所有的黄沙和人们的视线及心灵,一座城市从绿色中站起来和在黄土中站起来是完全不一样的,那绿色给人的力量,会让一个前进中的齐河能够更加充满激情地对待未来。
       记得在我上次去美国访问的时候,接待方为了让我更多地了解美国,在美东从罗德岛一直驾车到佛罗里达,往返数千公里,想想留在我头脑中每一处美景都离不开绿色的环绕,公路两旁那些茂密的树木,使驾车者仿佛一直在原始森林中穿越一般。我一直在敬佩美国人由来已久的生态保护意识,成排的树木本身就会给人类带来完美的风景,因此那种旅行,使我感到在过程中获得的和在目的中获得几乎没有什么区别。而这次在晏城参加笔会也让我产生了同样的体会,大概晏城的领导也是正在以这样的思维来完善自己城市的建设吧。
       种树已经给晏城带来了巨大的效益。
       这次笔会,我在晏城住了两个晚上,每天清晨,都是被窗外的喜鹊还有各种叫不上名字的鸟儿的啼叫唤醒的,这是我好多年也没有在国内遇见的环境了,看来绿色不仅可以引来鸟儿那美丽的声音,还可以引来各种让人想象不到的美好事物,不用说这个思路已经使这座县城从原来的“白天不见村庄,夜晚不见灯光”那黄河岸边的黄沙弥漫中,改变成现在的“万亩览翠绿,千里闻蝉鸣”的风景城市。被国家绿化委员会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县”,齐河是当之无愧的。
       并不是因为一个城市的领导写诗,更加钟情于美丽的意境,才把自己生活的地方建设得风景如画的,其实,生态意识应该是我国所有城市建设者最重要的一种素质体现,人们已经体会到了在生态环境完善的基础之上,经济建设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意外效果。
       上次去美国期间,在一次华盛顿作家协会为我举办的讲座上,我发现许多在报纸上看到消息前来听我讲座的旅美作家,由于多年从不回国,对国内的印象没有诗意的感觉。尽管他们是来听我讲诗歌的,其实他们更多的还是想听一个诗人对目前国内快速发展变化的内心体会,他们想象不出目前国内每个城市,都在以怎样飞快的速度用绿色繁衍着那些曾经荒凉的角落,正在如何用只是写诗才具有的跳跃式思维来打扮自己的绿色家园。
       其实一个城市的风貌就是这座城市的决策者头脑中的样子,所以,看着齐河这座小城,层层的绿色枝蔓正在黄河岸边轻盈地曼舞,使我又想起了他们的县委书记李风臣写下的“杨柳弄姿迎风摆/波光绿韵荡满怀”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