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时政]东盟:亚洲新的权力中心?
作者:陆建人

《新华月报(天下)》 2006年 第03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冷战结束后,东盟正逐渐成为亚洲新的权力中心。相对于其小而弱的劣势而言,这是不小的成就
       ▲大国彼此牵制,没有谁可以控制东南亚地区,东盟便成了争相笼络的对象,最终被推到了“权力中心”的位置
       ▲东盟实施“大国平衡”,巧妙利用大国间的矛盾,最终将区域合作的领导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善于把握形势,“四两拨千斤”,未尝不是国家求兴旺的一种可取之道
       东盟正在塑造亚太区域合作的新秩序
       由东南亚10国组成的东南亚国家联盟,即东盟,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积极姿态,活跃在国际舞台上。早在20世纪90年代,东盟就进入了经济一体化时代。2003年,东盟提出在2020年建成“东盟共同体”的宏伟目标,两年后,又将这一期限提前到2015年。去年年底的首届东亚峰会,东盟用三条严格标准(必须是东盟的对话伙伴、必须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及与东盟有实质性关系)选定参会的国家。这一招使美国、俄罗斯、欧盟等国际舞台重量级角色都成了旁观者,真可谓“一票难求”。一时间,东盟赫然成为东亚合作的掌门人。东盟正逐渐成为亚洲新的权力中心,并正在将其影响力辐射到亚太地区。
       东盟共同体将由东盟经济共同体、东盟安全共同体、东盟社会和文化共同体三大支柱组成。当前,东盟已形成了以“东盟共同体”为核心,以东盟分别与中、日、韩、俄、澳、印多个“10+1”机制为第一外围,以东盟加中、日、韩(10+3)为第二外围及东亚峰会(“10+3”+澳、新、印)为第三外围的“同心圆”战略。这幅以东盟为核心的战略图,很可能便是未来东亚共同体的蓝图,即东亚共同体有可能建立在东盟共同体基础上,或按后者的模式来构建。这意味着东盟在区域合作中的作用不是暂时的,而是长期的。东盟将稳坐在东亚合作之车的主驾驶位置上。
       对于东盟而言,这是不小的成就。毕竟,在东盟10国中,除印度尼西亚还权且算一个大国外,其余都是中小国家,包括一些世界上贫穷的小国。然而,东盟各国能正视彼此的差别,以地区利益为重,形成深厚的“东盟意识”,不仅经受了几年前金融风暴的考验,而且正在塑造亚太区域合作的新秩序,即以东盟为核心,以东盟与其对话伙伴的双边关系为支撑的亚太多边合作的框架。
       东盟能成为权力中心,自然与本身诸多优势分不开。比如,东南亚地理位置非常独特,是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大洋洲和亚洲交通的要道。再则,东南亚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也是廉价劳动力的重要来源地。另外,东南亚是全球发展潜力最大的地区之一,等等。
       但最重要的原因是东盟趁各个大国在东南亚角力之际,巧妙地利用自身特点和周边大国的矛盾,成功施行“大国平衡”战略。
       大国角力成就东盟
       东盟周围大国林立。冷战时期,美、苏及其两大阵营一直在该地区对抗。冷战结束后,大国角力并没有结束。
       东南亚原是美国的势力范围。虽然美国的战略重点冷战结束后已逐渐转向东北亚,但东南亚仍是美国重要的后备基地。9·11事件后,东南亚更成为美国反恐的重点地区。美国一定要控制东南亚,不能容忍其他任何一个大国在该地区发挥主导作用。但如果美国用其一贯的霸权手法,试图以保护人身份干涉东盟的内政外交,东盟必定不能接受。因此,美国的东南亚战略转变为以拉拢为主,减少直接介入,借机抬高东南亚地位。这样,东盟的国际地位及作用随着美国的东南亚战略变化而有所提高。
       东南亚一直是日本的“经济后院”,日本在该地区的苦心经营历时已久。冷战结束后,东南亚又成了日本从经济大国走向政治大国的重要一环。一方面,日本要想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争取东盟十国的支持,是非常必要的;另一方面,日本欲遏制中国发展,东盟也是重要的借用力量。因此,日本从不错过对东盟进行经济援助的机会,以捞取政治资本。2003年12月,东盟破例不在自己国家,而在东京与日本举办双边首脑会议,为此日本给东盟30亿美元的援助。东亚峰会期间,日本又宣布设立巨额“东盟援助基金”,试图换取东盟对其扩大版东亚共同体和“民主、自由、人权”价值观的支持。日本的这种近乎“巴结”的拉拢,无疑在客观上提升了东盟的地位。然而,日本的“经济牌”效果并不佳,无论是在“争常”问题上,还是在东亚峰会的议题上,东盟都没有给日本足够的面子。在中日关系恶化问题上,东盟也公开批评日本。这也使日本颇为失望。
       俄罗斯与东南亚也有不解之缘。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国力大衰,不得不从越南撤走军事基地。但东南亚接着成为俄重要的军火出口市场。另一方面,面对欧盟东扩的压力,俄被迫将眼光转向亚太,试图加入东亚合作进程,以牵制美国和欧盟。为此,俄加强了与东盟的关系,先后成为其对话伙伴并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虽然俄未能如愿成为东亚峰会创始成员,但却与东盟建立了“10+1”双边机制。作为后来者,俄的目标是维护自己的利益不受其他大国的侵犯,并欲与中、美、日共同参与地区事务,进而在东南亚树立大国形象。这也使东盟国家在俄眼里变得越来越重要。
       印度是介入东南亚角力的新兴大国。印度的想法是首先进入邻近的东南亚,接着挤进亚太大国行列,与中、美、日、俄平分秋色,再从亚太大国走向世界大国。为实现这一目标,印度早就提出“东向政策”,积极介入东南亚事务,先后成为东盟对话伙伴、东盟地区论坛成员、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与东盟签署自由贸易协议,并顺理成章地进入首届东亚峰会会场。印度的介入无疑也受到美国的欢迎,美将其视为在东南亚抵消中国影响的一张王牌。对于东盟而言,国际地位则进一步水涨船高。
       东南亚是中国重要的周边地区,只有维护该地区的和平稳定,才能保障中国东南部的安全。防止有人在东南亚地区插手台湾问题和南沙争端,侵犯国家核心利益,是中国关切的重大问题。因此,与东盟建立友好伙伴关系非常重要。中国是最早认识到东盟在地区事务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大国。从东盟提出东亚合作倡议起,到今天的“10+3”和东亚峰会,中国一贯支持东盟发挥主导作用。中国用诚意获取了东盟的信任,通过第一个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第一个与东盟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等实际行动,赢得了东盟的尊敬和支持,也帮助东盟进一步提升国际地位。
       利用大国,“四两拨千斤”
       全面地看,合作与角力并存才是当前东南亚地区大国关系的特点。不过,无论是大国角力还是合作,东盟都是最大的受益者。由于大国彼此牵制,没有一个大国可以控制东南亚地区。相反,东盟成了各大国争相笼络的对象,各大国的经济和军事援助滚滚而来,这就给了东盟当主导者的天赐良机,把东盟推到“权力中心”的位置上。
       东盟也非常清楚,小而弱,本是自己的劣势,但却可将其变为优势:对任何国家都不具威胁性。冷战期间大国的激烈交锋给东盟以深刻的教训和启示:紧跟一个大国而与另一大国对立,本地区就不会有和平;与其过分依赖某大国,不如利用大国矛盾,使其相互牵制,开拓自己的生存空间。
       冷战结束后到今天,东盟从过于依赖美国到避免与之关系过密,从疏远中国到亲近中国,对日本不卑不亢,与俄罗斯若即若离,向崛起中的印度抛出绣球,这些都反映出东盟实施“大国平衡”战略的娴熟能力。此外,东盟还谙熟美中、美俄、中日、中印之间的矛盾,并巧妙加以利用,通过大国之间的竞争,把自己推上亚太地区合作各类论坛的主席位置。在大国认同其核心地位之后,便将区域合作的领导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东亚峰会新成员的确定标准及会议地点时间日程安排均由东盟做主,便是最新的例证。
       可见,东盟有今天的地位,从相当程度上看,正是大国角力所造就的。东盟的智慧就在于善于把握形势,“四两拨千斤”,把大国的角力引导到最有利于自身的方向上,使自己成为“权力中心”,这未尝不是国家求兴旺的一种可取之道啊。
       (2月7日《环球时报》,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