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时政]中部六省崛起新思路
作者:佚名

《新华月报(天下)》 2006年 第03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月1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问题。
       会议指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要抓住机遇,充分发挥区位、资源、产业和人才等综合优势,加快中部地区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会议指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把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作为动力,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促进社会和谐,建设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高技术产业及现代装备制造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在发挥承东启西和产业发展优势中崛起,实现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俞正声:湖北崛起要不等、不靠、不浮躁
       从“削费减税”到“机构瘦身”,从“国退民进”到“简政放权”,近几年,湖北在思想解放程度和工作落实力度等方面表现出了超人的胆识和勇气。”
       在刚刚过去的2005年,湖北省省会武汉市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国民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人民币,人均生产总值突破3000美元关口,财政收入突破300亿元,固定资产总值投资额逾1000亿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越过1000亿元台阶,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万元……
       面对“中部崛起”的战略机遇,被传媒誉为“品牌市长”到“内阁要员”再到“封疆大吏”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说:“中部崛起这个目标需要相当长的一个过程。我们要以平常的心态去看待湖北的‘中部崛起’。我们要‘不等,不靠,不浮躁’。”
       近几年,湖北在思想解放程度和工作落实力度等方面表现出了超人的胆识和勇气。从“削费减税”到“机构瘦身”,从“国退民进”到“简政放权”,十几项改革同步推进,体制“瓶颈”次第缓解。俞正声书记说,“要充分利用这个契机扩大我们开放的力度和深度,扩大我们改革的力度和深度;要靠自己的努力去改变我们湖北与东部发达地区差距日益加大的趋势,更多的要靠我们自己的努力。”(张一彪)
       徐光春:实现跨越式发展促进中原崛起
       1月16日下午,河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光春强调,要紧紧抓住难得机遇,大力发展优势产业,着力解决突出问题,积极发挥独特作用,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促进中原崛起。
       他指出,“十五”期间河南经济社会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经济总量突破1万亿元,粮食总产突破900亿斤,全部工业增加值近5000亿元。这些历史性的突破进一步巩固或确立了河南省经济大省、农业大省、工业大省的重要地位,也标志着河南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已经站在一个新的战略起点上。
       徐光春指出,2005年8月,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河南时,明确提出了三个方面的要求:河南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在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中发挥更大作用、走在中部地区前列。
       如何实现走在中部地区前列的目标,徐光春提出了四个方面的要求。
       第一,紧紧抓住难得机遇,用好机遇,乘势而上,实现河南省的跨越式发展,促进中原崛起。
       第二,大力发展优势产业。这里最重要的是扶强、扶优,为优势产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实现跨越式发展,促进中原崛起。
       第三,着力解决突出问题。
       第四,积极发挥独特作用。河南区位优势独特,综合经济优势明显,充分利用好这些优势,就能在中部崛起中更好地发挥联合贯通作用和辐射带动作用,在全国发展的战略格局中占据更加有利的位置。
       孟建柱:让GDP与人民幸福感同步增长
       “各级领导同志不仅要关注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若干指标,更要关注人民群众的切身感受,使GDP与社会成员的幸福感同步增长,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发展的实效,得到实际的利益。”2月12日上午,在江西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闭幕式上,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孟建柱指出,“十一五”时期,江西要牢牢把握大势大局,着力实现新起点上的新跨越;要着力转变增长方式,切实步入科学发展的新轨道;要大力推进创新创业,不断增创富民兴赣的新优势;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努力营造和谐发展的新境界;要更加做到团结奋进,进一步开创共促崛起的新局面。
       孟建柱说,要倾注民生,把实现社会公平作为重要的政策导向,健全社会保障机制,拓宽就业再就业渠道,发展更多的社会公益事业,开辟更多的扶贫解困途径,努力使群众就业有门,困有所助,生活有保障,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最广大群众。
       争取“在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中有更大作为”,孟建柱谆谆告诫与会代表,务必树立永久奋斗的思想,自信、清醒、不浮躁,始终保持理性的心态、始终保持实干的作风、始终保持坚毅的韧劲,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永不满足、永不懈怠,努力在“十一五”期间实现人均生产总值过2000美元的新跨越。(刘上峰)
       郭金龙:精心谋划安徽“十一五”发展
       郭金龙强调,第一,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加速推进安徽跨越式发展。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充分挖掘和发挥后发优势;要牢固树立工业强省意识,增强工业化对跨越式发展的支撑力和带动力;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实现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跨越;要加速推进城镇化,建立以工补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新型城乡关系;要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第二,要牢固树立以创新促发展的理念,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魄力深化改革,争取在一些关键领域和重要环节上取得突破。要坚持以大开放为主战略,坚持不懈地推进东向发展、加速融入长三角,全面提升与长三角合作的层次和水平;要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国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第三,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安徽。
       要把握民主法治,切实关注民生,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坚持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第四,各级领导干部要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有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的忧患意识和紧迫感,要坚持做到对群众有感情、对工作有激情,切实改进领导作风和部门行风,带动形成团结向上、干事创业的社会环境。
       周伯华:走创新之路实现中部崛起
       省委副书记、省长周伯华作的《关于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报告》,再次为“创新”描画出浓墨重彩的一笔。
       科技创新
       湖南要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突出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健全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基础研究,加快成果转化,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全面提高科技整体实力和产业技术水平。
       自主创新
       把能源、资源、环境、农业、信息等关键领域的重大技术开发放在优先位置。在分子育种与生物遗传改良、人类胚胎干细胞、纳米技术、生物冶金技术、基因医药与治疗技术、尖端制造技术研发和高性能材料技术开发等领域抢占制高点,提高持续创新能力。突破“三化”实用技术,加强国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建立企业自主创新基础平台,鼓励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
       到2010年,力争研发经费占GDP比重达到1.6%,财政科技投入占财政支出比例超过2%。
       成果转化:重点在新型工程机械、新材料、电子信息及软件等领域实施重大科技产业化工程。在生物医药、杂交水稻等领域,到2010年应用型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85%。
       体制创新
       要突出抓好政府职能转变以及企业、财税改革,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有利于促进增长方式转变、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
       产业创新
       关键数字:2010年二、三产业占全省经济总量的85%以上;新上300个投资过亿元的重大产业建设项目;2010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超过30%;重点支持500个促进产业升级、实现技术跨越的技改项目。
       张宝顺:加快建设新型工业化特色城镇化进程
       山西省委书记张宝顺2月14日说,加快新型工业化、特色城镇化进程,是山西省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又快又好发展和跨越式发展最重要的战略。
       他说,加快新型工业化、特色城镇化进程,是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有机结合、建设农村与发展城市的有机结合,是推动我省发展的基本途径和力量。我们必须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依靠科技进步,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培育优势产业,发展循环经济,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提升产业整体素质,创新经济形态,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优化城乡经济结构的内在要求。各市要把新型工业化和特色城镇化结合起来,形成互相促进、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张宝顺说,各市要从当地实际出发,进一步完善发展思路,制定好各自的发展规划,指导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要切实解决观念性体制性机制性障碍,进一步推动思想观念的更新,加快体制机制的创新,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特别是要以项目为依托招商引资,以战略资源引进战略投资者。要建立健全科学评价干部政绩,激励干部求真务实的机制,营造干事业、促发展的生动局面。领导干部要坚持正确政绩观,在狠抓落实中加快科学发展,在维护群众利益中促进社会和谐,在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中体现人生价值。贫困地区的干部更要奋发图强,艰苦奋斗,特别是努力解决好山庄窝铺贫困群众缺乏基本生存条件的问题,落实好扶贫移民、整村推进等措施,帮助脱贫难度最大的这部分群众早日解决温饱问题,团结带领群众尽快脱贫致富,力争在“十一五”时期实现基本稳定脱贫。
       (摘自2月16日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