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社会]事业单位违约金之痛
作者:孔 璞

《人民文摘》 2008年 第12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劳动合同法》使企业辞职员工摆脱了违约金的困扰,但那些想从事业单位辞职的人,仍在为高额违约金头痛。
       触手可及的辞职
       自由是奢侈品,刘嘉只有在打折的时候才买得起。半年前这个价格是8万元,相当于刘嘉一年收入的1.5倍,存款的3倍。
       2006年研究生毕业后,刘嘉来到北京某研究院工作,该研究院主要研制安全设备,这与刘嘉大学学习的化学工程专业没太多联系。
       “总体而言,还不坏,事业单位,年收入8万元左右,解决北京户口。”刘嘉算是中等行情,班上同学从大国企、著名外企到小民企都有分布。
       研究院主要是为矿山研究安全和预警设备,避免各种矿难的发生。刘嘉只是完成分内工作,并不多投入精力。“避免矿难,重点是在管理方面,如果严格执行安全管理规定,基本的安全设备就可以杜绝矿难了。”
       上班朝九晚五,工作任务不多,同事们大多上网打发时间。院里为此发文件,鼓励大家就自己感兴趣的项目申请科研基金。
       刘嘉一直酝酿着化工方面的设计,他立刻拟了一个化工项目科研的申请书,但院里的领导以资金短缺等原因婉拒了这次申请。当他再次提交申请书时,领导告诉他:“不要做和本院主业相距太远的研究,这样不合适。”
       这时是2007年6月间,刘嘉一下子觉得办公室酷热难耐。同班同学中,已经有四个跳槽了,消息仿佛是约好的,同时传到刘嘉这里。一个同部门的同事,此时也辞职去香港念书,留下了空荡荡的桌子。刘嘉决定辞职,换回本专业。
       因为这一年多的工作经历和本专业无关,找化工专业方面的工作没有半点优势,“和应届生比起来,我只是更老一点。”刘嘉在网上海投简历,终于在6个月后,迎来了一家美国企业要一个化工项目工程师,薪水比研究院要高。
       刘嘉兴奋地在新单位附近租了套一居的房子,并把这个消息告诉关系要好的同事,一周之内,全院都知道他要另谋高就了。在走廊上遇到他,同事都会问一句“什么时候走啊?”他微笑点头:“快了。”
       违约金:辞职路上的障碍
       刘嘉很快就后悔说“快了”,因为他迟迟没能离开。
       离职的手续并不复杂,因为是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由单位人事部门保存。离职的时候只需把档案转到人才服务中心保管,并顺便把户口卡也寄存过去就大功告成。因为刘嘉已经找到新东家,他可以直接把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直接转到新单位。最后再开一个离职证明,研究院就会成为刘嘉的前供职单位。
       但是办这一切手续之前,还要解决一个问题,那就是违约金。在与研究院签署的合同上,刘嘉浏览过违约金那一项:服务期5年,未满5年辞职者须缴纳违约金8万元。
       “但多少钱和我有什么关系呢?我还打算好好干一番事业呢。”当年刘嘉花了不到一分钟翻了翻合同,就在最后一页签下自己的名字。一年半后,他明白了这次签字意味着什么。
       真正直面违约金是2007年12月15日在院长办公室,在确定了刘嘉要辞职后,院长重申了8万这个数字。
       在来找院长之前,刘嘉并不认为单位真的会要8万元。半年前去香港读书的同事只交了3万,刘嘉觉得这个数可以接受,“5万是我的心里底线”。
       刘嘉认为院长应该参考这个同事的违约金数额,但院长对此的解释是:工作的时间久,拿的工资多,自然应该多交。
       刘嘉曾在网上看了即将实施的《劳动合同法》的报道,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取消违约金的规定。刘嘉拍着桌子大声责问:“新劳动合同法还有十几天就实行了,新法里规定取消违约金,你们收取违约金的行为是违法的。”
       院长听到这句话,猛地拍桌子站了起来:“我一直给别人上课,这二十多年来还第一次有别人给我上课!我倒是问问你,我跟你签的是劳动合同吗?”
       刘嘉这才意识到,他回到了问题的原点:他和单位签署的到底是什么合同,适用什么法律。
       刘嘉所在的研究院是国务院某部委下属的事业单位。从2002年开始,事业单位逐步试行人员聘用制度。到2006年底,事业单位实行聘用合同的人员1700多万,约占总人数的51%。签订聘用合同的事业单位员工,与所在单位因录用聘用、辞职、辞退、考核等人事管理事项引发的争议,被称为人事争议。
       违约金的私力救济
       兜了几个圈子后,刘嘉的第一次辞职以失败告终。同事们在走廊上见到他都尴尬地一笑,他调换了部门,搬出了宿舍。
       2008年6月,他在网上偶然看到一家设计院招聘化工设计师的消息,忍不住又投了简历。设计院很快给了他答复,8月就可以来上班。刘嘉再次面临违约金难题。
       他仔细计算了自己的存款和证券,离8万元还是差了3万元,股市依旧低迷,他的心情也成了惨绿色。他开始去水木社区的“职业生涯”版溜达,各种各样工作上失意的人在这里倾诉,看到这些帖子,他觉得自己的孤单会减轻一些。
       7月初,他在版上看到杨拓连载的“辞职手记”。此时的杨拓已经从事业单位辞职,正不无得意地在版上指导大家如何处理违约金以及档案等事项。
       刘嘉立刻给杨拓发信,说明了自己的情况,虽然对少交违约金并不乐观,但他打定主意要走:“我就不信我堂堂七尺男儿不值这8万元钱。”在信的末尾刘嘉请杨拓帮忙出出主意。
       杨拓立刻给他出了几个方案,都是经过“精心研究”的。
       刘嘉看后豁然开朗,“我此前装孙子装得不够,没让领导感觉到对权力的掌控感”,他决定立刻实施其中一个方案。
       刘嘉首先从院长秘书那里得到了重要信息——每天下午5点到6点,是一天中院长心情最好的时候。此时院长不工作,也没人打扰,最适合提辞职。饭局结束时,秘书答应,哪天院长心情格外好,他就打电话通知刘嘉上去。
       接着,刘嘉找到也在研究院工作的院长夫人,向她诉说了自己的困境,请院长夫人帮忙说好话。院长夫人是个温和、善解人意的知识女性,她安慰刘嘉不要着急。刘嘉没有送礼,因为院长一向不吃这一套。
       刘嘉对违约金底线的希望仍然是5万元,他手上刚好有这么多钱。“就当被打劫了,破财消灾”。
       7月22日,下班的时候,院长秘书打来电话,“今天心情不错”。刘嘉上楼时正碰上匆匆离开的秘书,“等我走远了你再去谈,我怕院长拍完桌子出来见到我骂我。”
       这次刘嘉没打算争吵。杨拓建议他“声泪俱下,这样感人”。但刘嘉做不出来,不是女生,哪能说哭就哭。“我要是周星星就好了,上前扑通跪地抱住大腿就哭:英雄,放过我吧!”
       但一进门,刘嘉就知道自己多虑了。院长一脸严肃,没等他开口就说“你的事情我都知道了,你可以走了,我会给你一个你能接受的答复”。第二天,人事部门告诉刘嘉,违约金是3万元。
       两周之后,刘嘉逐字逐句地阅读了新单位递给他的劳动合同书,然后在最后一页签下自己的名字。这一次,合同上没有规定违约金。
       (摘自《新世纪周刊》2008.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