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词坛文丛]弱势群体的心灵呼唤
作者:许自强

《词刊》 2006年 第07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我国的优秀诗人,历来有关注民生的忧患意识,他们曾留下许多充满人道主义精神的伟大诗篇。从屈原的“哀民生之多艰”(《离骚》)到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从郑板桥的“衙斋卧听潇潇雨,疑是民间疾苦声”(《题竹》)到鲁迅的“万家墨面没蒿莱”(《无题》)……这些渗透着忧国忧民胸怀的词句,至今激励着我们。在近代歌词中,关注贫苦大众的佳作,仍然时而可见,如刘大白的《卖布谣》,田汉的《铁蹄下的歌女》,安娥的《卖报歌》等。遗憾的是,解放以后,这类歌曲逐渐稀少,人们在歌颂光明的时刻,大多忽略了阳光之下依然存在的弱势群体。就词而言,读了《一朵小花默默开放》,确实让我们有一种久别重逢的亲切感。
       
  当然,时代不同了,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大家庭里,已不存在某一类不幸群体,即使贫困山区的民众,也不再会有“万家墨面”的惨象。而且,他们无论从生活上、人格上都不同于旧社会,已经受到了政府的关怀和社会的尊重。然而,不可否认,在奔向小康富裕的途程中,仍然存在一批滞后的人群,他们的劳动是艰辛的,他们的酬劳是微薄的,他们是今天最应受到人们关注和照顾的弱势群体。《一朵小花默默开放》正是歌颂了这一弱势群体,并为他们说出了心灵深处的祈愿,这首词主要以托物言志的手法,书写出作者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关爱和赞颂。
       
  众所周知,在路旁默默开放的小花是最平凡、最常见,也是数量众多的,而对这种小花的赏识,对其高尚品格的感悟,却是人们所忽视的。为此,作者正是在一朵“小花”身上,寄托了三层寓意:一是对他们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风雨中它摇晃着纤纤的身躯/寒夜里它默默地在把泪珠儿流淌”。二是对它们顽强生命力的赞美。尽管它们处境艰难,茹苦含辛,但它们坚贞执著,毫不屈服,“阳光下她擦去满脸悲伤/苦苦地去追寻生命的美丽/用血肉凝聚成一缕清香”。三是对小花无怨无悔,默默奉献的高尚精神的歌颂。在词中,作者反复强调过路人对它们的忽视,缺少理解,更谈不上欣赏。然而小花并不因此而气馁,它们仍然坚韧不拔,默默地为人们献上芬芳。这是一种何等可贵的人格的自尊,崇高的操守啊!词中的一些语言看似含蓄、空泛,其实都可以发人联想,包含着许多言外之旨,诸如“寒夜”、“风雨”、“阳光”、“芬芳”等,都令人回味无穷,感慨万千。
       
  这首词中“小花”的象征义是不难发现的。读了这首词,我们眼前不禁会浮现出那些在我们身边辛勤劳动的下层民众的身影:想起那些冒着凌晨寒风、披星戴月为人们美化城市的环卫工人,那些头顶烈日、挥汗如雨的工地上的建筑民工,那些无论狂风暴雨都坚守在马路上的交警,那些辛勤奔走、为我们生活提供方便的各类服务人员……这些人真像路边并不算美丽的小花一样,毫不起眼;他们的社会地位不高,通常也不为人所关注,有时还要受到不公正的歧视;他们的付出是那样艰难辛苦,他们的所得却又那样微薄有限……然而,不正是他们“用血肉凝聚成一缕清香”,为我们社会每一天、每一个人飘散出生活的芬芳!
       
  在这首词里,作者除了采用传统的借物言志的象征手法外,还加进了直抒胸臆的激情描写,这使小花的象征寓意更加醒目、鲜明,同时,也大大强化了它的启示力、感召力,它仿佛在向我们大声疾呼:千万不要忘却了那些可敬可爱的“在路旁默默开放的小花”,更不能去伤害它们!我国古代著名小说《三言》取名为“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恒言”,依我看,这首词正兼具了警世、喻世、醒世的作用,不啻是一篇弘扬人道主义精神的公民教育佳作。
       

       
  一朵小花默默开放
       

       
  一朵小花在路旁默默开放,
       
  过路的人们谁也不把它放在心上,
       
  风雨中它摇晃着纤纤的身躯,
       
  寒夜里它默默地在把泪珠儿流淌。
       

       
  一朵小花在路旁默默开放,
       
  阳光下她擦去满脸悲伤,
       
  苦苦地去追寻生命的美丽,
       
  用血肉凝聚成一缕清香。
       

       
  啊,一朵小花在路旁默默开放,
       
  过路的人们千万不要把它踩伤,
       
  即使你不去理会它的美丽,
       
  它也会默默地为你献上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