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社会]多重因素推高失业洪峰
作者:杨 军

《新华月报(天下)》 2008年 第12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中国正处于向现代经济迈进的特定发展阶段,在整个“十一五”及以后的若干年,转型期的中国将进入就业结构大调整时期。而此时爆发的金融危机,使经济周期这一短期现象和长期的结构性因素叠加交错,就业之战变得分外难打。
       世界经济本轮的衰退,仍在延续向下探底的颓势。而每次经济萧条必然伴随着大量失业。
       经济衰退遭遇多事之秋
       国际劳工组织预计,在2009年底之前,世界金融风暴及其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有可能造成2000万人失业,“这种局面将是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
       德意志银行一份最新研究报告指出,作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欧盟国家经济滑坡将对华带来继美国华尔街危机后的第二波冲击,预计明年中国的电子、纺织和服装业等将面临更大的打击。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才刚刚开始显现,今后一两年内可能加剧释放。
       而来自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的数据则显示,全国今年上半年有6.7万家规模以上的中小企业倒闭。而中小企业正是我国吸纳就业的主力军,75%以上的城镇就业人员都在其中实现就业,中小企业经营困难必然导致失业率的增加。
       中国今年的就业市场本来就不乐观。中国官方定期发布的失业率为“城镇登记失业率”,没找到工作的大学生和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并不纳入登记失业率统计。如果把所有这些隐性失业全部纳入统计,失业率到底有多高,这个并没有具体统计,有学者估计接近8%甚至10%。
       目前以高校毕业生为代表的新增劳动力正在取代下岗失业人员成为中国就业压力的最大来源之一。而国有企业政策性破产也会加剧就业压力。按照国务院的总体部署和要求,2008年是中国国有企业政策性破产的最后一年,也是中国政府大力推进节能减排的一年。今年全年政策性关闭破产企业700多户,涉及职工120万人,完成今年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目标涉及60万人。这些任务都要在下半年完成。经济学家预计,这将会造成大量工人下岗失业。
       “刘易斯拐点”初现
       使就业问题变得更复杂的是中国正处于特定的发展阶段。
       去年,中国社科院发布《2007年人口与劳动绿皮书》指出,3/4的村庄已无青壮年劳动力可转移,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增长速度逐年下降,预期在“十一五”期间劳动力供给长期大于需求的格局将逆转。
       劳动力的这种由无限供给到短缺的转变,在发展经济学上叫做“刘易斯拐点”。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认为,现在中国已经出现“刘易斯拐点”的端倪。这意味着中国开始向现代经济迈进,所有转型时期的矛盾将进一步激化。
       “刘易斯拐点”的经济学前提是发展中国家内普遍存在的二元经济格局,等到非农产业的发展把农业剩余劳动力吸收殆尽,二元经济就会逐步变成一体化的和均衡的现代经济。而不久前刚刚落幕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已明确指出,中国已经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可以预计,在整个“十一五”及以后若干年,中国将进入就业结构大调整时期。
       而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一直存在的结构性失业问题将变得更加严重。一些传统行业出现大批下岗失业人员,而一些新兴的产业、行业(如影视动漫、动画绘制、宠物健康护理、室内环境治理等)和技术职业需要的素质较高的人员又供不应求。
       而相对于真正明显经历过“刘易斯拐点”的日、韩和中国台湾地区来说,按经济发展阶段,中国大陆的“刘易斯拐点”到来的时间似乎更早,转折速度也较快。
       经济周期这一短期现象和人口结构变动的长期因素相互交错,使情况变得非常复杂,就业之战更加难打。
       就业战争考验执政智慧
       中国现在受金融危机影响虽然仅仅只是初露端倪,但最近发生的一些社会案件在人们茶余饭后的闲谈中,已经多了另一种解读,那就是社会和生活的压力造成情绪失控。以往在高失业率的年份,中国城市的恶性治安案件通常频频发生。如何在危机显现之初,出台相应政策,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稳定社会发展,将考验执政党的智慧。
       “政策的出台还有一种市场信号的功能,企业与劳动力看到后会想,政府出台政策了,看来形势很严峻,国家可能会进一步出台相关政策,于是持观望态度。这种心理预期可能会抵消国家政策。要测算政策产生的作用大,还是心理预期大。所以很多时候,靠政策调整的难度可能会比较大。”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副所长杨伟国如是说。
       政府的工作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通过调整宏观经济政策,促进就业的增长。二是通过有效的劳动力市场政策来缓解就业压力,这可视为中观层面。三是帮助就业困难群体实现就业,这可视为微观层面。
       微观层面能解决的就业岗位有限,非常时期,宏观和中观的政策出台是重中之重。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之下,中国经济增长下滑、面临通货紧缩压力,当时中央及时启动了住房商品化改革,从而使房地产业成为中国此后10年内需扩大的主要着力点。10月22日晚间财政部及央行公布“房地产救市新政”,以期再次激活房地产市场,但和10年前不同的是,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经过近几年的泡沫发展,已经到达崩溃边缘,在商品房大幅度降价之前,一般的财政政策恐怕很难改变人们持币观望的状态。
       一种更为可行的办法似乎莫过于加大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在信贷、税收方面给予支持,提高其吸收就业的能力。7月28日,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通知,决定对从事个体经营的有关人员实行收费优惠政策,旨在鼓励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进一步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但鼓励创业和扩大就业最关键的是从制度上消除政府各部门从部门利益出发与企业夺利的行为,这需要通过立法和行政体制改革的推进才可能真正解决。
       据了解,今年下半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将重点推行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探索建立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等几项工作,以期在中观层面缓解就业压力。
       财政部门加大投入,今年中央财政安排就业补助资金为260亿,而2003年的就业补助资金只有41亿。中央政府同时要求地方各级财政部门也相应地增加就业资金方面的投入。
       经济发展战略有两种不同思路:一是增长优先论,这是以经济增长为中心的发展思路;二是就业优先论,这是以就业增长为中心的发展思路。几乎在所有的市场经济发达国家都选择第二种模式。长期以来中国经济增长模式一直是属于第一种类型,但随着近年中国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大政方针的转变,和经济结构变革、失业问题日益严重的逼促,必然会向第二种模式转变。金融海啸,也许会加快这种转变。